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现代已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距今约4800年,经检验,是用锡青铜铸成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代,人们已能用石范和陶范铸造简陋的工具和武器。商代早期的铜爵,所用铸型由多块陶范和泥芯组成,有的壁厚仅2毫米。铸造技术已达一定水平。商代中期已使用锡青铜和铅青铜两种合金,能铸造重80千克的大鼎。具有中国特色的组合陶范铸造工艺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形成。齐家文化铜刀研究,本人已作了全面介绍(齐家文化铜刀研究)。现就二0一六年在甘肃临夏县北塬地区发现的铜刀,作一介绍,供大家研究。西北地区石范新疆地区发现很多,而齐家文化时期石范,国内未见报道,也许目前来说是第一件,意义深远。齐家文化铜刀有范铸及锻造之分。大量的是铸造商代后期,青铜冶铸业臻于鼎盛,能熟练地使用多种分铸法(先铸器件再接铸附件,或者先铸附件再与器体铸接),以获得复杂的器形,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圆斝的斝柱和斝鋬就是铸接于器体上的。 卣的多次铸接更为典型。它的提梁、盖纽采用了多种铸接方式,分两次从五个部位,将七个部件和卣体接铸成一体。铸型工艺也已规范化。椭圆形容器多采取三等分或六等分的分型方式,方形、长方形容器以对角线的延长线为界,采用四等分或八等分。器物种类繁多,有各类礼器、生活用器、兵器、生产工具、车马器和乐器等。大型铸件用直径达600~800毫米的竖炉熔铜,由槽道浇注。重要器物的合金配比也初步形成规范[2]。
商代后期,青铜冶铸业臻于鼎盛,能熟练地使用多种分铸法(先铸器件再接铸附件,或者先铸附件再与器体铸接),以获得复杂的器形,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圆斝的斝柱和斝鋬就是铸接于器体上的。 卣的多次铸接更为典型。它的提梁、盖纽采用了多种铸接方式,分两次从五个部位,将七个部件和卣体接铸成一体。铸型工艺也已规范化。椭圆形容器多采取三等分或六等分的分型方式,方形、长方形容器以对角线的延长线为界,采用四等分或八等分。器物种类繁多,有各类礼器、生活用器、兵器、生产工具、车马器和乐器等。大型铸件用直径达600~800毫米的竖炉熔铜,由槽道浇注。重要器物的合金配比也初步形成规范。齐家文化青铜刀出土存世量较多,但铸造石范甚罕。写此小文抛砖引玉。望方家斧正。参考资料均来自网络,在这里表达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