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是中国文物的一个重要门类,又是价值很高的文物艺术品。
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给中国铜镜研究提了科学的基础。上世纪五十年代迄今,全国田野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大量铜镜,随着改革开放大规模建设,更是出土发现以前未曾发现的铜镜珍品,大大拓宽了研究的视野。例如中国铜镜的始源问题,传统上只追溯到汉,秦镜惟见传说,后来上延到战国,对于春秋以前的镜尚无所知。安阳出土的一面商镜,很多人表示怀疑。现在我们不仅证实了商周的镜,还把铜镜起源推前到公元前二千年的齐家文化时期。大家知道,在世界文明史上镜的出现甚早,新石器时代已经作为铜镜前驱的石镜,如土耳其恰塔尔休于遗址出有黑曜石镜,磨制光洁,系女子的随葬品,早在公元前六千年。铜镜在伊拉克巷什遗址出现,约属公元前两千八百年,在埃,伊朗,巴基斯坦等地,也早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国铜镜的肇端,年代正与之相当。
图一
图二
上面提到的外国古代铜镜,共同的特点是有柄。美洲古代文明的一些镜,形制也是那样。中国以及邻近地区的铜镜则不然,齐家文化的镜已经在背面设纽,用以穿系,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传统。
图三
图三
一、齐家文化铜镜的考古发现
1975年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齐家文化墓葬出土一件素镜,圆形,背面中央有桥形纽,镜面有光泽,素面无纹饰,直径6cm,厚0.3cm。
1976年青海贵南县尕马台25号墓出土。(图一)圆形背面正中的纽已残,边缘有两个小孔可以系绳。纽座与外缘饰凸弦纹,主纹作七角星状。七角星以外的空隙处,饰斜线纹,状如地纹。直径8.9cm,厚约0.3cm,重109g。经化验,铜锡含量之比为1:0.96。
以上为考古挖掘资料所得实物及数据资料。
图四
图四
二、齐家文化铜镜的官方及民间收藏。二O一四年七月孔星祥先生考察临夏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时讲了一段活,"一九八三年初春的一天上午,甘肃省临夏籍一青年在北京将一面古老的铜镜交到史树青先生手里,史树青即刻请孔祥星先生鉴定,经确定为齐家文化七角星几何纹镜,国家奖励该青年350元,出土于甘肃临夏,"(图二)国家将此镜命名为“中华第一镜”,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图五
图五
同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兰州徐富元先生在甘肃临夏购得齐家铜镜一面,当时缺乏常识,未归集资料。(图三)上世纪九十年代临夏籍收藏者将二面齐家铜镜带到北京。进入新世纪甘肃平凉一收藏爱好者将一面齐家文化铜镜捐献给上海博物馆。二0一四年七月十四日孔祥星先生在甘肃临夏考察马家窑文化遗址时,走访了陈光华先生,了解了所收藏的齐家文化青铜,并上手细鉴,其中有四面齐家文化铜镜发现于甘肃临夏。(图四,图五,图六,图七,)二O一五年在英国伦敦拍卖会上出现一面齐家文化铜镜,据说出土于青海,由成都大学一教授购得并收藏。二O一七年在甘肃临夏积石山县一收藏者有一面齐家文化铜镜,也发现于甘肃临夏。(图八)截止目前,估计官方及民间收藏超不过二十面,数量有限且基本出土并发现于甘肃临夏为中心的有限范围内。
图六
图六
二、笔者收藏的四面齐家文化铜镜,图四直径13.3cm,厚0.31cm,圆形,主题纹饰分三圈,内圈密集线纹状;中间一圈简约斜线纹状,外圈不是密集斜线纹装。中间有凸起桥状纽,出土时已变形弓起,整个镜身锈饰严重;金属比例未做检测。
图五,直径13cm,厚0.4cm,整体纹饰与图一相同。
图六,最大直径13.5cm,厚0.3cm,主题纹饰有别与已知齐家文化铜镜,分三圈,中间为凸起桥纽,有一圆圈,二圈套内圈,三圈分相连的水波纹,外缘饰39个珠点纹。
图七
图七
图七,最大直径10cm,厚0.3cm,有凸起的圆形纽,中间饰一圆圈,纹饰简单。
此四面铜镜收集于甘肃临夏县,出土地不详。
图八
图八
三、齐家文化铜镜的铸造方法与金属检测。
从发表的相关齐家文化遗址出土报告表明:齐家文化青铜在制作工艺上有锻造和范铸两种,但多为一笔带过,今人不解。由于齐家铜制品的铜质与其制作工艺密切相关。目前只有见到铸造铜镜,二O一六年曾经见过一面锻造的齐家文化刻划七角纹铜镜,(图九)图片但未上手不敢忘言。
图九
作者陈光华与刘亚谏先生
以前对齐家铜刀在兰州大学做过金属检测分析。但由于齐家文化铜镜的稀缺性,只能目测分析,早期铜镜,尤其是素面小镜,自然红铜为主,到后期加锡,钨,铅及坤青铜等,镜面泛光。
由于齐家文化铜镜发现极少,又缺乏科学金属检测,只能做探索性研究现抛砖引玉,望各位大家斧正。
主要参考资料:
中华历代铜镜鉴定(周世荣著)
齐家文化铜刀研究(陈光华)
刘亚谏讲铜镜。(刘亚谏)
陈光华先生
作者:陈光华,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理事,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马家窑文化彩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国家文物艺术品鉴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