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名户 密  码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本站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现代卷
  • 姓名:
  • 类别:
  • 省份:
本站 > 名家 > 收藏家 >收藏名家> 正文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免费开放 非国有博物馆 文创产品开发…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8/12/12   作者:成琪   地点:北京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第10年。当前博物馆发展中有哪些突出问题?未来中国博物馆将如何发展?11月23日至26日,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博会”)在福州市举行。博博会期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专访,回应了博物馆免费开放、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夜间开放、高校博物馆开放、展览走出去等七个热点话题。

40年来,中国博物馆数量增加了14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请您谈一谈,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情况?

关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博物馆的数量增长迅速。40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增长14倍,从1978年的349家,增长到如今的5000余家。

第二,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剧增。我们通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对我国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藏品量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我国现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其中有8000多万件是档案,有2600多万件/套是我们俗称的文物。因为统计单位是件/套,所以实际数量应该是6400多万件。

第三,十年前,《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下发,博故宫免费开放之后观众数量增加了很多,现在每年大概有超过9亿人次进入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每年也会举办超过20万次的各种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活动。

第四,文物进出境展览、交流也非常多,40年间,我们举办了2000多个文物进出境展,博物馆日益成为对外文化交往的重要媒介,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关强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

未来博物馆免费开放将实行动态评估 精准施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刚才您也提到了,今年是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第10年。这10年来除了您提到的,有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之外,我们还取得了哪些比较好的成绩呢?

关强:我想免费开放最主要的成就,是使广大民众更便利的了解博物馆,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民众的文化殿堂。

通过免费开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广泛的传递给民众,促使博物馆加强管理,包括向大众推出更多样、更新鲜的展览和文化产品。包括我们现在提出,博物馆要本着“让老百姓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精神,做文化衍生品,也就是文化创意产品。原来,观众看完展览后,一般是带些图录、书籍回去;现在,他可以购买一些根据展览里面的元素做成的生活用品,甚至食物在内的文化创意产品回家,从而对这个博物馆的印象更深。

从免费开放的角度来说,博物馆实际上已经成为我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一项最基本的惠民措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针对博物馆免费开放,下一步还会有其他的举措吗?

关强:免费开放的前10年,中央财政、各地财政提供了很多的经费支持,比如中央财政每年30亿的经费来支持免费开放。现在,博物馆免费开放数量越来越多,5000多家博物馆中已经有4000多家免费开放了,所以对财力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我们希望,在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免费开放经费投入的同时,我们博物馆人也能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过程中,思考如何能够提升展览质量,包括利用不同的手段让老百姓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和受教育。未来,更多是从质量发展的角度,思考如何把博物馆免费开放做的更好。

当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馆的积极性,可能以后出台一些政策会考虑将免费开放的经费给到各地,让各地根据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通过博物馆的评估运行情况来下发。也就是说,有的博物馆可能今年工作量比较大,展览比较多,它可能也会得到相对较多的经费。有的博物馆去年做的比较多,今年可能工作量比较小,经费就少点。以后,可能会通过一种动态的行业评估来精准实施免费开放政策。

国家文物局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态度很明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我注意到今年的博博会,设置了一个非国有博物馆的展区。我们知道,非国有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我们准备如何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

关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大体是同步的。以前,博物馆数量很少,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就更少。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很多非国有博物馆也相继出现,过去叫民办博物馆。

特别是2010年,世界博协大会在中国召开之后,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呈现较快增长,每年都有100家左右的非国有博物馆诞生。现在全国的5000多家博物馆中,有1400多家是非国有博物馆,已经占到了博物馆总数的27%左右,所以非国有博物馆已经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非国有博物馆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过去,博物馆给大家的感觉都是历史类的,就是展示一些历史文物;现在好多非国有博物馆收藏的东西,你以前可能认为它不是文物,不是藏品,但现在它们很多都被收藏起来,包括近当代的很多东西都被收藏起来。比如说有的收集古琴,有的专门收集钥匙扣、火柴盒等。任何一种具有时代记忆的东西,都可以保留。所以现在非国有博物馆的类型比较多样。另外由于它是非国有的,所以体制上相对更加多元。

当然,非国有博物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多数非国有博物馆都是由个人收藏转变来的,所以其中的藏品需明确财产确权。因为按理说既然叫博物馆,这些藏品就应该是博物馆的东西,而不再是你个人的东西,所以要变成社会共享,而不是个人独有。因此,如何进行非国有博物馆的藏品确权,真正成为社会共有共享的财产,这其中也有很多的问题。另外,非国有博物馆一般人数较少,所以在研究、保护等各个方面力量也比较弱。

国家也注意到这些问题。2010年七部委下发过专门文件,2017年国家文物局又下发文件,就是要支持推动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从政府支持的角度,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对非国有博物馆采取更多的帮扶政策,特别是国有博物馆要和非国有博物馆结对子,在研究、展示手段上,给非国有博物馆提供更多的支持。我们每年也会举办非国有博物馆馆长的培训,让他们更好了解现代博物馆管理制度。

第二,我们正在推动非国有博物馆藏品的备案,也就是说作为非国有博物馆,你要知道你到底有多少东西,而且要建立档案,使其中的藏品不再能简单地在社会上进行买卖。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三,我们也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并指导各地,推动政策在全国各地的落实。我们希望各地能够从多角度重视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有些地方可能会在建馆土地的出让方面有所规定;有的可能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非国有博物馆进行一些支持;还有的可能在水电制度方面给予支持,例如不按照工业用电来收取电费。作为国家文物局,从态度上很明确的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

这次博博会专门设置一个2000平米的非国有博物馆展区,也有76家非国有博物馆参展,实际上也是利用这个机会,让非国有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一起交流学习,相互促进。未来我们在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方面还会出台各种政策措施,也希望它们能够在管理、研究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为全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文物局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制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博物馆文创发展。您觉得,对于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来说,除了政策,它们还需要什么?

关强: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国办专门转发了四部委的文件,就是要支持相关的博物馆开展工作,当然现在我们还在一个试点阶段。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博物馆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制约。一般来说,博物馆都是公益一类单位,它的收入无论多少都要上缴。因此,博物馆在进行文创产品开发这项工作的时候,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但是,现代博物馆发展要更多的要围绕社会需求服务,特别是现在要考虑如何更好的为观众提供更多元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产品,所以博物馆人应该要做好文创产品开发的工作。

对于如何让博物馆愿意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制度,通过授权给某个企业后,在博物馆方面积极参与下,一起挖掘价值。这样,博物馆通过授权,可以获得文创产品的版权收益;社会力量如果文创产品开发得好,销量大,就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在大的激励机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目前多是采取这种授权制的方式来处理。当然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和相关部委探讨,如何能使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借助科技创新的奖励机制,获得一定的奖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您说的这个授权机制,现在博物馆已经在实践了吗?

关强:现在其实大家在用,但是过去我们没有一套这方面的标准。因为以前大家都认为博物馆的东西是属于国家的,因此博物馆在其中到底是什么地位,我们就需要对此做一些界定。另外,我们也会出台相应的指引,包括到底哪些东西可以授权,从授权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权益等等。我们要出台一系列相关的导读、导则、指引,从行业角度给予他们一些提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您说的这个文件大概什么时候能出台呢?

关强:实际上我们已经拿出一稿来了,只不过大家还在讨论,还在征求意见。我也希望能够尽快出台,能够给予各地博物馆帮助。

现在有些省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采取组团的方式,就是由龙头馆,也就是省馆来组团,它来代理各地市馆的版权授权,因为各地市的馆太小,有时候单做一件文创产品的成本太高;也有一个大馆带一些小馆来做个联盟,然后统一由大馆去做文创产品。

还有一些社会机构、公司帮博物馆来做一些授权代理。其实在国外,这种授权代理很多。过去我们认为,博物馆是封闭的,是国有的,我和这些都不沾边;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打交道。所以博物馆也要学会如何与社会打交道,既尽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同时也维护好自身的权益。

目前,这些工作都还在研究过程中,在初步阶段,我们也会积极推进。

与科技、教育的融合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有力支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您怎么看待博物馆与科技、博物馆与教育的融合?

关强:实际上,博物馆本身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教育,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博物馆也是教育机构,或者说教育的课堂。我们希望博物馆能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成为我们所有公民终身学习的殿堂。所以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越来越成为我们博物馆人的一个重要的职责。过去大家好像都认为,博物馆的功能就是收藏展示,但是现在我们会把教育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现在每年都会组织很多针对孩子的教育项目,再就是通过馆校结合、教育部门和文物部门结合等方式,设定相关的课程,让孩子们去博物馆上课。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不仅仅是城市的孩子,而是如何让全国的孩子们都能通过博物馆学习,这就需要把博物馆的内容和展览送下乡,送进村,送进学校。因此我们举办了很多流动博物馆、流动展览来深入校区。

再比如说研学旅行,博物馆要针对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项目和课程,让孩子在休闲的过程中也能学到知识。

在科技方面,文物保护本身需要科技的支持,现在越来越的文物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在展示方面,如何用快捷的方式、先进的技术,发挥寓教于乐的特点,让孩子们喜欢博物馆,这也需要在展示手段上运用到互联网技术。另外,在馆藏环境控制、知识传递、博物馆管理、文物安全等方面,也都要应用科技手段。

所以说现在科技也好,教育也好,都是博物馆建设的一个有力支撑。

做好选题、策划、翻译工作 让文物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我们都说用好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最近我国组织了好多赴外展览。下一步,针对这些对外的文物交流活动,国家文物局有没有一个连续性的计划?

关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打出去的就是文物牌。通过文物的展览,生动诠释了中华精神、中华文化传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国。赴外文物交流展我们一直在做,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可能还需要我们凝聚一些精品,特别是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要用能展示中国精神价值的文化精品来做。因此需要更好地统筹协调,包括需要更高层次的设计等等。我们也在逐步加强国际交流,包括探讨国际策展人制度等。

我们把外展送出去的时候,要更好地进行这种价值挖掘,用合适的语言把中国故事讲好。外展的过程,其实是在传递自己的价值观,但是这种价值观还要让人家理解,所以就要做好选题、策划,甚至包括翻译等等,很多问题都很重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刚才您提到翻译的问题,我以前在采访当中遇到很多,就是说我国的文物走出去,展览没有问题,但是文物翻译方面的问题还是挺多的,有时候可能翻译不准确,而且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翻译标准。

关强:文物本身很独特,它的词也很怪僻,所以有的文物就直接音译了,有的文物就意译了,翻译方式出现了不同。特别是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有时候还要考虑他们的文化、政治等背景才能决定如何翻译,所以现在的确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或者说统一的翻译标准。虽然也出过一些相关的中外词汇词典,但我们希望可以更多地发挥所在国人士的力量。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留学生愿意参与其中,能够加上他们对本国文物的理解,来做好翻译工作。这实际上还是需要合作开放。

希望高校博物馆提升管理、展示和开放的水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在我国有近200所高校博物馆,除了像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比较知名高校的博物馆之外,其实民众对于大部分的高校博物馆都不熟悉。下一步,怎么能让更多的高校博物馆走进公众的视野?

关强:实际上现在中国的高校博物馆数量可能超过300家。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按照中国对博物馆的定义,我们要强调它的法人性质。但是现在大学本身就是法人,而博物馆是它的内设机构,并不是法人单位,所以多数高校博物馆的对外机制就没有那么灵活。

我们现在也在探讨,对高校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的改革,当然这也需要一个大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如果高校采取一些手段,例如借助理事会制度,使高校博物馆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法人。但是实际上对于高校博物馆,我们又不刻意强调其法人资格,因为只要它能很好的面向公众开放,按照博物馆的相关标准把藏品保护好,提升教育的质量,就可以了。当然,这需要我们对博物馆的定义、对博物馆价值的定义有一个新的解释。

我们还是希望高校博物馆能够更加的开放,但这还是和校园的管理等有关系,需要加强协调;另外,高校博物馆还是一种研究力量,要发挥其研究的优势,可以做好很多工作。在国外,很多大学博物馆是很出名的。第三,还有很多高校博物馆接受了公众的捐赠,包括遗产捐赠等等。如果这种捐赠体系能够建立好,也会对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

总的来说,我们希望高校博物馆,不管是不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都能够按照博物馆相应的规定标准,提升管理、展示和开放的水平,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更好为民众服务是好事 但不赞成博物馆盲目固化的夜间开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在很多博物馆开始提出夜间博物馆,您支持这种做法吗?

关强:总体来说博物馆是要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延长开放时间来为观众服务,理论上应该支持的。比如上下班有个错峰的问题,我上班的时候看不成,我想去的时候博物馆关门了;再比如有些博物馆会在一些特定节点延长开放时间。

但我觉得,我们需要对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做相应的动态性的控制:有好展览的时候,可以多开放一点时间供人来参观,但不一定非得固化的都要夜间。因为博物馆也需要有一个休整时间,包括人和物都需要休整。盲目的、固化的夜间开放,我倒不是特赞成。如果有特殊的展览,或者特殊群体的需求,夜间开放我觉得也是个更好为民众服务的好事。不要固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做一些机动调整。

 

 

暂无留言:

留言内容: >>更多留言


本站艺术名家官网优惠抢驻中!

欢迎艺术名家注册艺术家会员,开通自己的官网,上传自己的佳作和内容。
QQ:271692909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诚邀入编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可以刊登艺术名家生平简介、代表作、目前市场行情、收藏潜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热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艺术圈人脉、懂经营管理的创业型人才优先。
QQ:271692909

推荐名家

朱浩云

苏金成

敖日力格

魏谦

吴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钟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服务| 投稿须知|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网站调查| 证书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