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华夏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哲学的微言奥意,史学的深邃精密,绘画的气韵生动,武术的刚柔相济,禅家的洗心入静,中医的阴阳五行……书法都能兼容并蓄。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可谓中国文化的精髓。那么,如何才能学好书法呢?
选帖。初学书法之人,应从楷书或隶书入手,因为这两种字体相对比较规范,结体端正。选这两种字帖作为初学范本,主要是解决字体间架结构问题。就好比盖房子,先打好地基框架,使其稳固方正,再到门窗廊回,飞檐斗拱。选帖当然最好是选古人经典字帖来临,临大师字帖,如同拜大师为师。古人的楷书、隶书范本很多,楷书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等,隶书有秦隶、汉碑、汉简等多种类型。在古代众多经典字帖中,选自己喜欢的那一种风格作为范本临习。这就好比谈恋爱,一见倾心方能日久生情。因为喜欢,就容易接受,才能尽快养成临帖习惯。
临帖。临帖是习书之人终身的必修课。既然选好了帖,就要坚持不懈地临下去。而且需认认真真地临,坚持每天一至三个小时。这又好比盖房子,用心用力一砖一瓦码摞叠加,天长日久方能建成高屋华厦。临帖之前需反复观察,揣其形,度其势,领会其结字成形及用笔、用墨的方法,尽可能做到形神兼备。另外,可把平时临的字收集起来,半年对照一次,定会欣喜进步不小,这样就增强了临帖的信心和成就感。坚持把一本字帖临两三年,一定会大有效果,即大家常说的“熟能生巧”“心手相应”的感觉就出来了。坚持时间久了,临帖不仅不会感到枯燥,反而会成为一种习惯。习惯养成了,就会觉得其乐无穷,甚至是一种生活享受。
鉴赏。学习书法必须眼高手高,眼不高,手也不可能高。书法属于视觉艺术,只有见多识广,反复比较才能知道什么是好作品。这就好比农村老太太看大戏,经常看的基本都是《三滴血》、《火焰驹》、《铡美案》等传统曲目,有的剧本可能看过好几十遍。她们基本都能说出谁的戏演得好,谁演得不好。老太太没有专业鉴赏水平,而能知道孰高孰低,主要是从经常看戏的经验、实践中比较得来的。因此,学书之人,一定要多读帖赏字。多去碑林、名胜古迹等地方去看看石刻、名人题字;多去博物馆看看一些书法大家的真迹;多去书法展上看看同仁们的作品。只有多走多看,细心琢磨,揣形度势,反复欣赏比较,才能知道作品的优劣,方能提高自己的眼力。
交流。书写技法达到一定程度,交流是提高写字水平比较快的一种方法。因为同行们天天都在写,聚到一起,自然会谈论书法,各抒己见,兴起时动笔挥毫各展所长。这个时候,大家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正所谓“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如同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们组织的“水果分享”活动:你从家带一个苹果,我从家带一个桔子,他带一个梨,她带一把枣,三五人围坐在一起,水果切成小块,相互分享品尝。由单一的口味和营养,变成了享用多种口福、补充多种营养。书法交流亦可达到这样的效果。
学养。技法娴熟之后,欣赏一个人的书法作品,其实就是在欣赏这个人,欣赏他的人品、才识、阅历等。历代书法大家几乎都是文学家,都是饱学之士,如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黄庭坚等。欧阳中石先生说“书法靠死练是出不来的”,死练只能是技法娴熟,而缺乏神采,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陆游曾告诫其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书法需要从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武术等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更要从大自然和生活中开阔胸襟、韬光养晦。读书行走,增闻广见,修身养性,才能赋以字魂。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都是画家气骨风神的表征;王羲之的洒脱飘逸、王献之的雄秀不羁,皆是书家个性魅力的再现。人常说“字如其人”,你的字中,一定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推而广之,一切艺术都是这个道理。
以上习字五诀,以勤奋、坚持贯之,洗墨成池退笔成冢,必有所成!
任波涛艺术简历:
任波涛先生
任波涛,男,汉族,1969年11月出生,陕西省兴平市人,研究生学历。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南将军书画院理事、陕西秦风书画院名誉主席、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毛笔书法自成一体,风格沉稳大气、干净利落。在《青年文摘》、《艺术主流》、《中国书画鉴藏》、《收藏快报》等刊物上发表书法、散文作品180余(幅)篇。先后被授于“百名中国书画名家”、“国家文化传承人物”及“中法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作品曾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展览馆、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山东青州美术馆及日、韩、新、法等国展出,多幅作品被官方机构作为礼品赠送日本、韩国、英国、法国、新西兰、迪拜、柬埔寨、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政要。出版《走进书画家丛书》(合作)。个人简历入编《中国书画辞典》、《中国收藏》、《中国诗书画档案》及《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等。被央视书画频道及中国书法网、中国国家艺术网、凤凰网、光明网、腾讯网、新浪网、中国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200多家媒体报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