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断言凡是接触过书画家淡墨先生的每一位人士是否都会被他的书、画、篆刻和雕塑作品、当然还包括他的饶有特点的举止言谈所震撼,但我本人、以及我的诸多文学、影视、教育界朋友只要是接触过书画家淡墨一回,就都会由衷地伸出大拇指、发出这样一种感叹:好一个奇人!好一位怪才!
淡墨与本文作者
淡墨先生之奇——奇就奇在他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和中国传统篆刻和雕塑艺术既定的类型、式样以及技法和规律上能够有所突破、独辟蹊径、独具匠心地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一方又一方、一尊又一尊杰出亦或是引人注目的作品;
淡墨先生之怪——怪就怪在他在自己书画、篆刻和雕塑艺术的创作行为上以及创作思维上异于常人,而每每又能在苦苦耕耘、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真理、找到真谛、成为人们品头论足的对象。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南朝大书法家王僧虔曾如此言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而今人淡墨先生的书法作品则有其独到的视角,均以崭新的姿态,栩栩如生、风姿绰约地向人们尽情展示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书法审美观念,自然而然,其人品、内容、线条、间架、结构、章法、风格在其作品上凸显地一览无遗、十分鲜明。
淡墨书法作品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南朝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了中国绘画上的“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泱泱“六法”最终强调“气韵生动”为表现目的,也就是说,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而今人淡墨先生的绘画作品则一改中国传统绘画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等等教条理论格局,卓有胆识地从线条、造型、结构、明暗、空间、色彩上对中国传统绘画加以突破和创新,这刚巧印证了当代相对画派创始人薛宣林“中国画造型六要素”薛氏六法的全新理论,我想他一定是对薛氏六法有所学习和借鉴。
淡墨绘画作品
淡墨先生——这样一位集书、画、篆、雕于一身的奇人怪才,他年纪六十有二,原名葛志刚,所谓淡墨不过是他的笔名而已。之所以摄取此名,按淡墨先生自己的话说:墨分五色,色阶分明,用于书画全凭浓墨加水;书画技巧如此,人生哲理亦然,大千世界,百态纷争,山有高低、水有直曲,做人处事既要用心用意顺应社会规律,又要有胆有识发掘发现生活机理。
他是这样说的,当然也是这样做的。在孜孜不倦追求书画艺术的征途上,他运筹帷幄地揣摩和拿捏着墨的黑、浓、湿干、淡和浓、宿、焦、退、埃,独具匠心地运用和创造着墨的焦、浓、重、淡、清和浓、次浓、淡、次淡、最淡……咬定自然、泼墨挥毫的那么自如。
自幼酷爱美术的淡墨先生出生于1954年6月,198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曾有幸师承中国山水画大家亚明先生,又曾有幸师承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陈大羽先生,还曾有幸师承书法大家沈鹏、周慧珺先生。诸多杰出大师的技艺、人格、风范牵引、鼓舞、激励着他朝着书、画、篆刻的艰难创作之路奔跑。
淡墨篆刻作品
暑去寒来、日起日落,这多年份、这多昼夜,淡墨先生不仅潜心研习书法、国画,还要潜心研习制印、雕塑。更有甚者,他竟然研习起了书画与瓷器、陶器、尤其是紫砂的高难度艺术结合。
俗话说水滴石穿,铁杵成针,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风雨、日臻精熟的他终成大器,作书:行、草、隶、篆,笔酣墨饱、鸾飘凤泊、铁画银钩、力透纸背;作画:人物、花鸟、山水,醉墨淋漓、一挥而就、涉笔成趣、活色生香;制印:构思巧妙、浑着遒劲、刀工精道、笔力雄浑。
淡墨书法作品
就淡墨先生的作品而言,真可谓书如其人,画显其性,笔吐其志,墨显其情。一旦欣赏起来,人们总能发现,他作品里的笔墨行处,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倾泻,还有天籁之音的律动,更有翩翩舞姿的塑形。
可以说,淡墨先生的作品不仅凸显出他自身的文化艺术涵养,更凸显出一种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凸显出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的激情,凸显出一种苦苦耕耘而来的智慧和灵感。他的的确确是一位奇人和怪才,不能不令人震撼和感动。
(作者简介:曹书田,教育艺术家,诗人,散文作家,剧作家,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湖南省法学会会员,湖南省新潇湘八景品牌联盟专家团专家,影业公司艺术总监、导演、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