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在西方的欧美国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各种当代艺术的门类如装置、现成品、综合材料、多媒体、数字、观念、行为等等已经没有什么特别新鲜,各种派别也都基本盛极而衰。而下一阶段,当代艺术如果还有什么看点或热闹就看亚洲,尤其中国等新兴当代艺术还处在发展期的国家和地区有什么新花样或深层次的登顶了。
相对于更多当代艺术的门类,相对传统一点的绘画和雕塑艺术也发生了内在的演变,这中间最扎眼的要数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艺术、波普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新表现主义、极简主义等,中国在85美术和八九现代美术大展的背景下先后引进了其中诸多艺术思想,虽说有点囫囵吞枣,但总算接上了起自民国时期的现代艺术,也几乎同时接受了当代艺术的洗礼。但在中国大众中间,当代艺术旗帜下的硕果或者最知名艺术家,也不外乎符号化、概念化、标识化程度较高的所谓“四大天王”“八大金刚”的作品等,再就是以最隐忍、最前卫、最实验的行为艺术成就比较高。但是,这里并没有提到被浮躁的时尚和假拍的市场所遮蔽、边缘化,事实上更有创造力而缺乏学术关照的当代艺术家。
生于1967年的魏杰,就是一位被当代艺术学术界忽略的新架上艺术的代表人物。非学院出身的魏杰,其作品的实验性恐怕在目前的当代艺术圈还无人可比,他不是那种玩波普小观念的小流行艺术家,而是一位窥视人类终极关怀、更顶层空间探索的追问者,尽管他的问题没有那么哗众取宠,但其精神的高度却堪与《时间简史》的作者史蒂芬·霍金那样的思想者对话。
魏杰16岁就开始纤维棉绘画、纤维绒绘画的创作,纤维棉、纤维绒都是当代科技的产物,当很多所谓实验艺术家,还在油画布上挖空心思精雕细琢的追求极致体验时,甚或依靠几台常见的显微镜做简单的抄袭时,魏杰已经釜底抽薪用新的纤维棉、纤维绒材料开始进行艺术创作了,远远抛开所谓的宣纸或油画布,同时也几乎抛开了笔和颜料,以艺术的方式探索科学哲学的登顶,让艺术与科学在“实验”的顶层空间对话。
纤维:《三界——自然悟语》70cmx60cm 2004年
纤维棉、纤维绒被很多人忽略,而以纤维棉、纤维绒为主体材料的绘画却给魏杰带来最多的荣誉。1995年8月魏杰应邀在新西兰举办了以纤维棉纤维绒为主体材料的个人作品展 。1999年第二届莎士比亚世界艺术成果博览会上,魏杰作品《悉语》荣获金奖,同时荣获对人类艺术杰出贡献荣誉称号。2006年作品《彼岸》在首届中国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银奖;同年,作品《脉络》《网络纪元》《故曲——系列二》入选“从洛桑到北京第四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
魏杰的纤维棉、纤维绒,与约瑟夫·博伊斯的毛毡、 安迪·沃霍尔 的丝网印刷、波罗克的点画、草间弥生的小圆等有异曲同工的妙用,尤其魏杰的纤维棉、纤维绒与 约瑟夫·博伊斯的毛毡有纤维的一脉相承。除了在纯纤维棉、纤维绒的绘画以外,在魏杰其他的新架上艺术创作中,如《三界》系列中的很多子系列如《三界敦煌系列》《三界自然系列》《三界禅境系列》《三界意境系列》《三界星球系列》等,都隐隐约约留下纤维棉、纤维绒的魏杰标识,看这些作品如果没有找到纤维棉、纤维绒的韵律,那就等于没有弄明白这是谁的作品。有时魏杰直接将纤维棉或纤维绒原物植入,有时拿笔描摹,有时拿某种类细丝的工具在颜料底上乱刀,看似无秩,实则有序,那种毛绒绒的人造棉的温暖,探索着人类心灵饥渴的终极关怀,散发着艺术家魏杰独自的暖意,那也许是来自人道主义精神最深层又最接地气的底线。到这个阶段,魏杰的新架上艺术实际上才真正的名副其实,与传统的架上艺术截然不同,完全迈进了一个创世纪;更不是早期的纯粹为了实验而实验的纤维棉画、纤维绒画,实际上他已经不再讲究所谓的实验性,更多是一种没有章法的尽情发挥,进入了无所谓什么技法、观念、材料,更多是一种手感的极致体验,每件作品可能能融合好几种当代艺术的门类,真正的进入了道的层级,忽略法却处处符合艺术精神的致法。
魏杰创作中
《三界》敦煌系列之11油画120cmX100cm 2015年
《三界》禅境系列52油画200cmX126cm 2015年
《三界》意境系列35油画167cmX120cm 2016年
《三界》星球系列38油画综合材料200cmX160cm 2016年
《三界》系列是魏杰新架上艺术的一个高潮期,他所谓的三界的“三”,并不是一般人所谓来自中国传统哲学的天、地、人的三界,也不是简单的天人合一的三界,但他的三界与老子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有一脉相承,是一种哲学的思辩,而不是简单的能指和所指,从三界的“敦煌”,到三界的“自然”,到三界的“禅”,到三界的“意境”,到三界的“星球”,这是一路向上与人类的先哲们的一个个的对话,到最近的《三界的星球》一般人也都明朗了,而这也恰是魏杰新架上艺术的一个巅峰,就像贝多芬《欢乐颂》一样更加明了,有了不免世俗但又亲切、令人莫名感动的人声。到此时,魏杰的新架上艺术《三界》系列,可能在兴奋的仓促间掀开了中国当代艺术新时期的序幕。
2016年12月4日于北京月牙殿
(本文作者:曹喜蛙,著名艺术评论家、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