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荣宝斋半年巨亏6000万,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被突然免职”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据刘尚勇说,北京荣宝斋集团2016年上半年亏损5000万至6000万元,隶属于荣宝拍卖的5家分公司业绩都不甚理想。
荣宝斋曾经传出要上市,而如今的巨亏则基本上葬送了荣宝斋的上市之路。荣宝斋一直以来是中端书画市场板块名人书画的标杆企业和龙头大哥,而如今,百年老店荣宝斋的巨亏,则代表名人书画泡沫市场的终结。究竟名人书画泡沫有多高?答案是100倍泡沫。
名人书画价格泡沫100倍
为什么名人书画有100倍泡沫?因为国内书画市场缺乏科学的艺术品质量和价格评估系统,主要依靠职位高低定价和拍卖场炒作定价。于是前些年,大家一拥而上,把一些名家的书画作品炒高了几百倍。而这些人为炒高的部分,严重违背了艺术本身的规则,是人为的价格泡沫。而泡沫必然会破灭,随着反腐败深入文艺领域,名人书画的100倍价格泡沫已经破了10倍,接下来还要再破灭10倍。所以一些拍卖企业、画廊的亏损应该不是一时的,未来破产也是正常的。
国内书画市场可以分为高端、中端、低端3个主要板块。高端指的是已故的并且已经进入艺术史的艺术大师市场,中端指的是在世的名人书画市场,低端指的是几千元以内一幅的艺术品消费市场。
国内书画市场的主要板块中,只有低端的艺术品消费市场是没有泡沫的,中端的名人书画市场价格泡沫100倍以上,高端的艺术大师市场价格泡沫10倍以上。
中端的名人书画市场价格泡沫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破灭,到了2015年,有上万家经营名人书画的画廊倒闭。拿山东青州画廊来说,以往一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的画廊,到了2015年就只有10万左右,年营业收入暴跌了100倍。
书画市场评估系统的本末倒置
根据2010年的一份调查,国内的画廊和画店约10万家,93%的画廊亏损,只有7%的画廊能够盈利。
国内艺术品市场发展30多年,和欧美几百年的艺术品市场相比,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些基础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其中最核心的规范:艺术品质量和价格评估体系处于缺失状态。有90%的人都无法辨识价值300元和30万元的书法有什么区别,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价值300元的书法比30万元的书法更好看。这在书法界是很普遍的,甚至部分书法界人士创造了“丑书”这个词语来抨击个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强的书法作品。
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评估系统是本末倒置的,就是用艺术品价格和职位高低来评估艺术品的质量高低,所以大家一哄而上在拍卖场自托画价,因为画价成为艺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估标准。大家也一哄而上花钱买大师头衔,甚至有人花1000万买协会职位,因为职位也成为艺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估标准。
在国内,职位和价格是艺术品质量的两个最重要的评估标准。在艺术品市场中,确实有极少部分价格最高端的艺术品是可以用价格来衡量的,这一极少部分艺术品就是古代艺术品和已经进入美术史的过世艺术家的作品。但中端价格和低端价格的艺术品,就不能用价格来衡量了,这要蒙对就很难了。
有拍卖价几百万的,私下只卖几千
艺术家的价值不是由价格炒作决定的,艺术圈子里面片面的价格炒作,已经违背了艺术价值和社会公共利益,个别天价炒作已经走向了犯罪的边缘。
一些拍卖价格卖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过亿的艺术家,作品私下卖也就几千元,很大幅作品才卖几万元。
这种现象曾经严重误导了那些不明就里的艺术家和艺术商人,当艺术市场中的消费者和买家大部分都醒悟过来之后,这种欺诈式的名人书画市场就终结了。
最近媒体曝光了这样一个艺术品市场的暴跌案例:“有一位海外华人画家(丁绍光),十多年前在内地可谓呼风唤雨,可懂画的人一看就知道那只是装饰画而已,所以十多年来,其作品价格一路下跌,从2005年的20万元一尺,跌到今天的1万多元一尺,这就是价值重估的力量。”丁绍光的价格就如比特币一样暴涨暴跌,丁绍光昙花一现的教训值得艺术品市场人士警醒。
丁绍光曾经如日中天,但他只是一个市场性商业画家,画的是工艺美术装饰品,丁绍光缺乏相应的学术成就作为艺术品市场的长期支撑,所以丁绍光的艺术品市场很快坠落,沦为逐步被艺术界遗忘的商业画家。
一些拍卖企业、画廊未来的命运很可能也就是丁绍光现在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