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庆祝中国国家画院成立四十周年——李可染艺术研究展、历史文献展”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国风堂开幕。作为中国国家画院成立4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开篇展,前者主要展示了首任院长李可染的此前很少展出的不同创作阶段的精品力作57件,同时又将李可染晚年的画室“师牛堂”完整复原呈现。后者则通过“历史文献”、“不忘初心”、“写生创作”、“展览活动”、“学术研究”、“教学培训”、“艺术交流”、“公益事业”、“领导关怀”、“薪火相传”、“职工风采”、“院景变迁”12个主题单元,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回顾再现了中国国家画院40年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与事迹。二者既是对过去40年的一个阶段性回望和总结,也是站在前四十年终点线上新的起跑点;既是中国国家画院向党和人民交上的一份成绩单,也代表中国国家画院不忘初心、坚守初心的决心与信心。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李可染画院、中国国家画院院庆活动筹备委员会、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以及《中国美术报》社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
开幕式现场
嘉宾合影
原文化部部长蔡武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赵卫先后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原文化部部长蔡武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洲主持。来自社会各界的领导、嘉宾、美术爱好者以及中国国家画院的老院长、老艺术家、干部、职工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致辞
卢禹舜在致辞中从中国美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领风尚的社会功能出发,谈到中国国家画院的历史沿革和历任院长的发展理念,他指出:正是党和国家的积极领导与大力扶持下,在几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几代艺术家的齐心努力下,也正是因为中国国家画院在时代的发展中,始终坚守初心、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才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理论研究8个专业所;集中全国优秀创作力量,以创作研究为中心工作,集展览、交流、培训、收藏等功能于一身的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的“国家团队”崭新的发展面貌和格局。
卢禹舜还高度评价了李可染在创作实践、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等多个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德艺双馨”的品格,胸怀祖国、胸怀大义,终生重视和践行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号召大家以前辈画家为榜样,在艺术的大道上稳步前进、勇攀高峰。
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致辞
李庚在致辞中对两个展览的目的和意义做了表述,他说,今天的两个展览都很重要。李可染艺术研究展总体来说比较精彩,其中很多作品都在重要的出版物中刊登过,同时又很少展出,这次我们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李可染先生那一辈艺术家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一代人的辛勤劳动取得的成果值得今天的人们认真研究。通过这次展览,可以清晰地看到李可染的创作与中国文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体现了一种革新的诉求,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百年历史进程中,千百万艺术家的共同心声。而二楼院史展厅对李可染“师牛堂”的还原,则是希望把老一代画家的生活环境呈现给大家。
“师牛堂”复原现场
百年来中国经历了沧桑巨变,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可以从一位艺术家的生活起居看到那个时代艺术家的追求和创作环境。我们知道很多老一辈著名艺术家的工作室都非常小,在这样小小的空间里,他们思考对生活的感受,完成了很多艺术上的探索。为此李庚建议大家对艺术家的书柜和画案多加关注,因为画案是艺术家创作的基本工具,书柜是艺术家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研究的载体。并且将李可染“师牛堂”的书柜和画案捐赠给了中国国家画院,它们将永久陈列在复原的“师牛堂”中。希望借此能让大家对李可染那个时代的艺术家的创作有新的认识。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赵卫致辞
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明德楼建设工程的主要负责人,赵卫站在明德楼“国风堂”的大厅里,百感交集。他感慨地说:“32年前,正是李可染先生去世的那一年的10月,在中国画研究院的小会议室,即现在中国国家画院的教学培训部,李可染先生举办了他生前最后一次中国山水画特别邀请展,他当时的发言现在还历历在目。”他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体会结合新时代对中国国家画院、对中国艺术家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新挑战,号召艺术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民族文化优势,广取博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建构属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具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艺术本体。他说:“我希望也相信以后在这里还会走出更多像李可染先生那样的大师,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龙瑞接受采访
中国国家画院前院长龙瑞谈及画院四十年的发展时欣慰地表示:“几十年下来,我觉得中国国家画院基本上完成了党、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许与要求,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未来期待我们能够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的、尊重艺术规律与艺术审美的、有内涵有寓意的‘高峰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洲主持开幕式
副院长张江洲难掩激动之情对画院四十年的发展表达了看法,他说:“40年,虽然时间不长,但我认为丝毫不影响其卓越与辉煌。它不仅见证和亲身参与了中国美术40年的发展,更通过大量艺术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程,可以说中国国家画院是中国美术现代化非常重要的推动者。”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接受采访
在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看来,在40年的发展中,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中国国家画院始终坚持以创作研究为核心业务,同时开展了教学人才培养、展览收藏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多的成绩,逐渐形成了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的办院宗旨。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王迎春亲自参与了画院由中国画创作组到中国画研究院,再到中国国家画院的整个发展历程,她深情讲述到:“整整40年的时间,我是一个见证者,同时也是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今天中国国家画院成立40周年,眼看着国家画院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我感慨万分。建院伊始我们还没有院址,在颐和园藻鉴堂和北京市的一个招待所里办公。后来,我们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画研究院,直到现在又修建了现代化的建筑。中国国家画院是紧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历届画院领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同时,她对未来提出了祝福和期许:“借此机会,祝愿中国国家画院的创作工作能够伴随全新创研大楼的落成,提高到新的境界。希望中国国家画院所有的艺术家继续努力,创作出和我们的规模与实力相匹配的优秀作品。”
展览现场
嘉宾接受采访
对于此次展览的意义,大家有很多的思考和认识。卢禹舜认为,“李可染作为当代中国山水画开宗立派的大家,在中国画创作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的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和历史意义。从李可染先生饱含深情的50余件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为山河立传的家国情怀,以及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通过这些遍布祖国各地山川的写生、对中国画笔墨技法的研究以及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实践,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可染先生对祖国河山的深深情谊,对中国传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如果说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个条件作为衡量当代艺术创作质量水平的标准的话,李可染先生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表率,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筋骨、道德与温度,在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德艺双馨的品德。”
展览现场
张江洲表达了对像李可染等艺术前辈的感激之情,他认为正是由于他们辛勤与智慧的创作,才为中国国家画院的今天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也让每一位画院成员都有了一种非常特殊的荣誉感;另外,作为晚辈,他认为李可染作品展对他来说更是激励,展览中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非常好地验证了李可染面对传统,要“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句话,更启示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不仅要对传统怀有足够的敬畏心,更要有勇气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与形式语言。
展览现场
在王青云看来,“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虽然不多,尺幅也并不大,但大都是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我们心灵的作品,从李可染的画作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人民性。即使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相信人民性这个主题是历久弥新的。现在的艺术家还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始终知道我们的创作是为了谁,应该怎样去做。希望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今后能创作出更多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作品。”
谈到李可染于中国国家画院的意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表示:“李可染和中国国家画院是分不开的,没有李可染就没有中国国家画院的今天,李可染提出画院应该是搞学问、作画的学术平台,不能变成争名夺利的场所,这是非常重要的财富,应该引起思考。李可染不仅是中国画史上的转折人物,更是画院建设史上的转折人物,按照他的思想我们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他又以李可染说人生有两本书,一本是自然,一本是历史为例,形容李可染就是一本我们一辈子都读不完的历史书。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认为,李可染作为举旗人,始终带领同时代的画家一起探索在中国画发展的道路上。可以说没有老一辈的贡献,就没有中国画发展的今天,他们对于传统中国画在20世纪的突破,与21世纪的延续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让我们看到了笔墨当随时代与尊重传统的重要性。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诚恳地说到:“今天看到李可染先生的作品,非常亲切,百感交集,这些作品是艺术家心血的结晶,也是时代的见证,非常难得,希望我们在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继承和发扬传统精神,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在中国国家画院建院40周年之际,以李可染先生的作品展为首展别有寓意。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看来,“李可染先生是中国画尤其山水画创作的一个高峰。是真正让中国画为祖国山河立传的民族气节的精神导向。中国画是中国人的特殊画种,李可染的笔墨精神为中国画在这个时代确立了一个标杆,真正起到了大师级的作用。我们希望在这个时代,在可染先生的精神带领下,发现挖掘更多像可染先生一样有笔墨精神的艺术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在展厅里,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理事长王鲁湘详细解读了李可染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成就,以及他对展览意义的独到认识,他说:“这是中国国家画院不忘初心的体现。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代表,李可染在山水画、人物画、书法创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最突出性的贡献还在于山水画。20世纪50年代,面对中国画如何进入新中国语境,为新时代服务的问题,李可染、张仃等前辈大家主张革新,结合外出写生创建了中国画创作的新方法,建立了中国山水画的自信,寻找到了一条中国画发展的新路径。20世纪60年代,李可染认识到对景写生的局限,开始追求画面意境的完美表达。他脱离写生认真考虑建立一种新的山水图式,这就是我们后来所看到的一系列李家山水图式。为了更好地表现山水意境,李可染选择让书法和墨色助力山水意境的表现,从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可染极具金石意味的书法作品,此外他笔墨里的力度给人一种‘金石烟云’的感觉。改革开放后,李可染也一直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他为了中国画能够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一直在奋斗,在贡献。”
展览现场多位后学晚辈及李可染的学生深情回忆了李可染的为人和一些难忘的往事。中国国家画院老艺术家李宝林在展览中的一本画册前久久徘徊,心情澎湃,因为画册扉页上的寄语“深于思,精于勤”正是当年李可染写给他的。他说:“我一生深受可染先生的影响,受到他人格力量的感召学习了山水画,所以可染先生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展览中有一本画册,这本画册是1961年可染先生送给我的,并且写了很长的一段鼓励的话,令我终生难忘。可染先生在山水画界是大家非常尊重的艺术家。他的为人,他的人格力量一直影响着我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李可染的学生、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胡伟也向大家分享了两件往事,让我们对李可染有了更为鲜活的认识。他回忆道:“1985年,我成为了李可染先生的研究生,跟随先生学习山水画创作,后被国家派去日本学习,当时还是可染先生给我写的推荐信,因为他和平山郁夫先生非常熟悉,平山先生到中国都会先去李可染先生家里。收到推荐信后,平山先生心头一热,觉得既然李可染是我的老师,那他也希望成为我的老师。当然,李可染先生始终非常支持年轻人的发展,记得之前一个学生在家乡发展不顺利,在朋友的帮助下想要创办一家报社,李可染先生亲自为其题字,即使题字过程中身体不适,仍坚持题完。”
展览现场
据院庆40周年系列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中国国家画院院庆活动筹备委员会主任于文江介绍:“接下来的六月和十月,中国国家画院还将陆续推出中国国家画院教学成果展和创作成果展。此次展览的作品多由李可染家属提供,其中包括山水、书法、人物等,既有李可染的写生作品,也有他临摹古画的作品,皆是大家平时难以看到的精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李可染艺术创作风格的渐变、艺术发展历程的变迁、融合中西的探索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且院庆系列活动将与本年度即将展开的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展览和学术活动一起,共同为党的生日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