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一格·方土水墨展”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三楼颂厅启幕。本次展览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大道不孤”系列展的第五回,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方土近年来创作的水墨系列作品。
嘉宾合影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表示,2021既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党的100周年诞辰,为了表达我们始终遵循与坚守“大道”的初心和决心,传递我们始终与全世界人民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信念与信心,传达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之间一种以艺传道、以艺接力、志同道合、薪火相传的精神,经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会决定举办“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以个展的形式,展出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成果,以“大道不孤”为主题,鼓励艺术家们在弘扬艺术大道的同时,不断探索、追寻,交流、互鉴,携伴攀登、弘养正气,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创作要求,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为当代文艺事业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的作品多为方土于2019年调入中国国家画院后所作,包括了他于2020年疫情期间所创作的几个系列作品,涉及水墨的诸多命题:有从传统一路延伸,源自于内心知觉观照外界的;也有用实验水墨方式,表现“同体大悲”悯人之意的;还有一路主题导向的作品。此外,还包括方土此前创作的传统四条屏以及新作《觉醒者》等等,多种画风并存,展示出方土力求“存古意而开新境”的创作理念。谈及此次展览的主题“一格”,方土介绍道,“此展冠名源于20年前,林墉先生为我所作的‘梅兰竹菊’起名。当时他观画良久,说出两字:一格!以我当时的理解,这是赞许,更是鞭策。时光荏苒,近期我似又有所悟,一格之意,在既知其意又不执其意者,欲行他人难行之行,则身系一格,又不拘于一格。”
展览座谈会现场
展览座谈会同期举行,何家英、张江舟、刘万鸣、何加林、李伟、孙克、董雷、方向、刘罡、邱挺、王永、郑阿湃、于洋、陈鹏、范扬、张立柱、梁占岩、陈风新、李孝萱、刘建、郭子良、刘进安、王晓辉、秦海、赵文江、郭莽园、许宏泉、宋陆京、许晓生、潘小明、陈一峰、李钢等以及参展艺术家方土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王平主持。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31日。
展览众家谈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展览中看到方土这么多的作品,确实能够感觉得到他是一位创作能力很强,有激情、有热情的艺术家。正如大家所了解的,方土始终活跃在中国画界的最前沿,力求探索创新,在形式出新、形式出奇等方面颇具代表性。此次展览给我较大的感触是,方土把探索创新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成果,运用到了主题性的创作当中,而且内容形式语言又做到了互相协调、和谐一致。这充分体现出了方土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准。
作为一位博古通今,善于学习吸收的艺术家,方土在深化主题过程当中,在对形式语言进行了较多探索的同时,对作品的内涵也进行了充分地挖掘投入。他可以从最普遍意义上的事物出发,以最具民族性的语言特点,对事物进行特殊地、具体地生发和创作,每件作品都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个性化比较强,体现了当代艺术家追求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
何家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方土的画已经到了一个境界,怎么点、怎么画,都是对的。
方土本身是一个激情四射的人,为人豪爽洒脱、非常意气,使得他不喜欢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样式里。并且,方土的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一些事物对他的感染,所以他的画没有停留在表象当中,而是更加关注社会的文化现象,并加以自身的理解,超越了水墨的视觉思维,赋予了事物一种形象和符号,表现得非常深刻。
水墨的震撼力往往来源于艺术家内心所被震撼的一种感受,并将它放大表现。方土把事物和现代笔墨语言进行了非常好的结合,他没有把笔墨当作一个固定的范式,而是在对笔墨语言的不断地探索当中丰富他对各种事物的表现,他的内心始终保留着很多对新鲜事物的感受。可以看到,这几年方土的艺术探索完成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这个展览一进来,我们就有一种被震撼到的感觉,令人佩服!
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无论作为画院领导,还是青年培训导师,或是艺术家,方土的贡献都是多方面的。方土的题材里有传统形态的山水、花鸟,也有写实的人物,也有抽象水墨。对于20年前的实验水墨,方土是很受关注的一个年轻代表,所以这个展览让我又重新看到了20年前他作为青年水墨家的影响。方土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进程,反映了当代人与社会的问题,这是因为他近距离关注现实,近距离面对生活。仅从这一点,我认为方土是一位有文化关怀和使命意识的画家。
刘万鸣(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走入方土的画展,耳目一新。方土的画,有的非常写实,有的非常抽象,有的非常传统,有的非常当代。作为一位个性化的艺术家,他表现的语言是丰富的,做到了笔墨在精微和广大之间的运用自如。我认为方土的作品中有一种当代人的独特视角,他看东西和传统画家看东西有区别,即便表达同一主题、同一物像,他也通过外在和内在结合,令笔墨的构架发生了变化。所以,在方土的作品中体现了当代人的心态,当代人的关怀和当代人的情感。此外,展览也给我带来一些思考,思考当代笔墨和传统的关系,思考如何观物像,如何把握物像的度,如何通过当代的笔墨把当代人的视觉表达出来,并和当代人的心灵发生对话。
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
我特别欣赏方土的直率、犀利。方土是一个有灵魂、有思想的艺术家,早期方土作品的结构也是比较复杂和传统,后来他从实验水墨里找到一种语言表现的方法。他的笔墨里面既有传统的印记,也有当代的观念,所以在他的作品里我感觉到他是带着问题去创作,他一直在思考着人、生命、自然之间的一种关联,有其独特的想法。从他今天的作品来看,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格局。
李伟(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
方土的作品让我眼前一亮,没想到展览汇集了他这么多大尺幅的作品,我有以下几点感受。1.水墨的可能性。他利用水墨特有的性质与内容形式完美结合,塑造出独特的笔墨风格,中西结合的形式语言都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探索。2.创作题材的多样。不管是主题性创作,还是对生活的关注,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都有他个人的观察角度和取材方式。3.他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中透露着艺术家的真挚、大气、纯真情感。
孙克(中国画学会顾问):
展览令人耳目一新,从广东到北京,可以说方土打开了一个更加开阔的天地。如何在传统水墨基础之上让画跟着现代的步伐走下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方土的作品里,我感到水墨画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方土的底气很足,他画的都是水墨画,基本没有什么颜色,但是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传统,展现出了水墨的变化,以及水墨的表达力、震撼力,他表现的内容有昆虫系列,也有主题性人物系列,都很现代。没有想到方土是一个这样放得开的画家,这可能是他到了北京以后心境各方面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刘建(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秘书长):
看到方土的作品,冲击力很大。他的作品内容不仅包括了花鸟画、人物画,还有山水画;作品形式也是写实、写意兼具,同时还有一些实验组合。无论题材和方式,都体现出方土混沌苍茫的大气象,不是简单的某一绘画类别可以概括容纳的。此外,方土长期在广东美术界担任领导职务,培养了非常多的年轻人,如今这些年轻人正在茁壮成长,我相信以后会有许多的参天大树,祝贺方土兄。
董雷(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
一格——方土水墨展,呈现了方土老师既不拘一格又别具一格的艺术面貌。这次展出的以大尺幅的实验水墨作品为主,既有宏大气象又不失细节的精微处理,可远观,而我更喜欢在画面近距离体味其中多层次的水墨变化。画面里种种的偶然得之,不同于精心设计,天然去雕饰,十分精彩。新创作的一组以“手”为内容的六字箴言系列,在一片水墨中的色块处理,有画龙点睛之妙。这是一个很大气的展览,展现了方土老师的不凡气度。
方向(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
方土一步步走来更多的是基于他作为画家的责任感,他是非常有担当的艺术家和领导者。今天展出的这批作品很多都是片断性的东西,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跟我们以往的中国画创作的思维不太一样。一直以来,他都在坚持进行各种转换,这种片断的切换,和我们当下的审美生活方式十分相像,跟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息息相关,我想这是由他多年以来的生活沉淀和文化修养积累而来的。
王平(《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
按照常规的理论来讲,“岭南画派”的色彩表现普遍较为浓烈,而作为从“岭南画派”中走出来的代表性艺术家,方土的绘画风格却更多地承继了文人画的传统,从而与“岭南画派”的艺术面貌拉开了一定距离。总而言之,在方土身上既凝结着广东人敢于闯荡和尝试的改革精神,也在骨子里坚守着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核心精神与内在意蕴。他以自己宽阔的创作领域与个性化语言,成为中国当代水墨绘画发展中的一位“标本式”人物。
刘罡(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院长):
第一次全面地看方土兄的作品,非常震撼。今天展厅里,有时下正在进行的三星堆考古,有民国时的文人,这体现了他关注生活、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我觉得方土现在的艺术道路比较正确,他确确实实是当代中青年艺术家典型代表。我相信方土兄是绝对能担当起领军人物,也期待着他在中国国家画院再创造新的辉煌。
邱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
方土的创作为什么会呈现今天这样的面貌,是因为他的笔墨语言会随着他想表述的对象在不停地转化调整,所以他的作品有环保的,有动物保护的,有关于疫情的,关于考古学的等等,而且每种表现都不是生硬的,把语言转化做得非常成功。我想今天艺术家创作的核心,就是对当下的敏锐程度、对时空的拿捏、对材料恰如其分地把握,方土在各方面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实典范。以方土的积累和其蓬勃的笔墨语言,我相信他未来会走得更远。
王永(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
首先我受李劲堃主席的委托代表广东省美协祝贺方土展览的成功开幕。这个展览在广东也引起很大的关注,方土先生生长成长在广东,他的整个艺术历程和重要的艺术风格都与广东密切相关,同时他在广东任职期间,为整个广东的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可以说方土代表广东的一个学术高峰。我一直很关注他的创作,我认为他的整个艺术追求历程是传统基因与现代元素融合的范例,他以自身的学术追求对纯粹的传统题材进行了非常现代的、新的视角地转化,给当代水墨画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
郑阿湃(广东画院副院长):
我跟方土是多年的同事,他是我广州画院工作时的领导、搭档,他对年轻人的培养,对同事从艺术上、绘画上、生活上的关心,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十几年来,在方土院长的带领下,广州画院各方各面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里我受林蓝院长委托,也代表广州画院同仁,对方院长这么多年的努力工作表示感谢。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方土老师的学术思考和艺术触角都非常广泛,他把他花鸟画的笔法,包括人物画和主题性创作都能够很好地结合,这一点确实在画界里独树一帜。今天看到他的《三星堆系列作品》特别有感触,从原古符号里发掘青铜的代表,把水墨的视觉张力彰显出来,同时又唤醒原始文化的野蛮和精致,在这一点上方土老师有他鲜活崭新的思考。以往主题性的表现会停留于形,或者某个符号的重复,但是方土却把花鸟画的笔墨,以及写意都非常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了。
陈鹏(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副所长):
方土有超过一般画家的魄力,他对画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超越了一般画家,在他的作品里,我真切地感觉到他在作品里要表达的宽泛,和汲取传统文化的广博。当然,也正是由于他在笔墨上修养,所以他能抓住艺术之根、艺术之源、艺术之脉,画出一些纠缠当中的形象和语言,画出了当代应有的时代特征。
范扬(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看了画展,十分震撼。方土的画不但画得大,更有一种大气贯穿在其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笔墨”,在方土的作品里是显而易见的。正如方土在自序里所说的,我觉得方土来到北京,不但治好了他的风湿腿脚,更让他可以放开手脚了,可以追上这个时代的光辉。
梁占岩(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本次展览是方土来北京后的第一次亮相,把家底都亮出来了,从这个展览中可以看到他的看家本事是多面的。首先,方土的画格局还是凝重、深厚的,他的画扑面而来有一种沉甸甸的东西,这与岭南画风的漂亮、轻松、时尚是完全不同的,如好多人所说,方土是一个现象。方土性格中有豪爽、有性情,还有智慧,所以在他画里处处能够显示出创造性的作用。此外,这个展览还带给我一种触动,画面背后包含有画家特定的情绪,以及画家个人对待生活、对待艺术的态度。正是方土的自信和性格,给他的画注入一种情绪,使得他画具有一种视觉的张力,十分难得。
陈风新(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展览之前,我先翻了一下画册,便跟方土说:“你成了!”。在“大道不孤”系列展中,方土是独树一帜的。方土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平时对很多事情都非常关注,不管是朋友的状态,还是社会的状态,他都会用很流行的绘画去书写,同时还做一些笔记。这次的作品很多都是他用平时收集的素材所创作而成的巨幅作品,今天一进展厅确实很让我震惊,方土即便到了这种岁数还那么拼命坚持把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呈现出来,作为好朋友我感到很欣慰、很骄傲。
李孝萱(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
方土这么多年在水墨上的探索我历历在目,确实有不少成效。我觉得方土特别有魄力、有勇气。当下关于水墨问题的争论特别多,水墨的边界也在不断被打破,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极其混乱的时代,但方土还在坚持架上绘画,我很佩服。当然方土也是时尚的,不是“躲在小楼成一统”的人,他有远大的理想,我觉得在方土内心,他一定要做一个全球性的画家。
郭子良(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这个展览和印象中的方土兄不一样,因为他经常在微信发很多他的写生,山水、人物、花鸟都有,我以为他的作品可能大都见过了,结果到了展厅之后发现大部分都没见过,说明他来了北京两年确实下了很大工夫。方土兄画画非常灵活,想法特别多。我觉得方土本身是一个矛盾体,在他身上传统跟现代、写实跟表现都有呈现,还有一些其他艺术以外的想法,这也是他作品的特点,但是我想这种矛盾体,也会随着艺术家每个阶段的发展而发生改变,最终回归到更纯粹的绘画状态。
刘进安(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方土的实践和创作跟我们现在大多数人走的路径都差不多,令我不由地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水墨与造型的矛盾,即在一个具体形状里面,如何施展我们的笔墨?另外一个就是笔墨的关系,在现代水墨当中,笔墨的存在价值是什么?其实,中国画具体怎么走是每一个画家的事情,看到了方土涉猎如此丰富广泛的题材,他可能也想在里面找出最好的方式,这一点给我印象最为深刻。
王晓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方土兄作品的题材是多样化的,但他所坚守的学术是没有变的,他一直站在绘画角度来看水墨,是鲜活的、直接的。我认为这种鲜活和直接是建立在感受力上的,这个感受力是在绘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修养、不断感受而实现的。从这方面来说,方土兄至少给我们同代人做了一个榜样,他对笔墨无所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用笔墨去做,没有犹豫,没有怀疑,值得思考和学习。
赵文江(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创作研究员):
2004年就认识了方土兄,大气、豪迈、热情放在方土兄和其作品上都是很恰当的。我认为方土的人物画应该用山水画传统的经典理论去解读,他的人物结构,参考了山水画里的黑白关系,云的流动是他画面中的血脉,贯穿着他所有的作品。而且方土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传统学院派教学分科式的规划,实际上在他的作品里是被打通的,就像今天的“一格”主题一样,独具一格,以上就是我的理解。我忽然想起清朝有一首诗,“英雄何必读书史,直摅血性为文章。不仙不佛不贤圣,笔墨之外有主张”。
郭莽园(艺术家):
方土是非常聪明的人,他主要生活在岭东,因为我们那个地方一直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所以方土一开始是画花鸟系列的,但是现在他可以画山水、花鸟、人物、现代水墨等。方土最可贵的是虽然从传统出发,却可以将笔墨语言的功力发挥到最大,从他身上可以学到了很多现代的理念,这次展览就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方土的精神。方土一直以来都是有目标、有追求的,所以他来到中国国家画院后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
许宏泉(艺术家):
方土是一位有思想、有才情的艺术家。多年来,方土执着地做着现代水墨,这证明了他的底气和才情。当代水墨就是要有探索性、有思想性和批判性,而方土正是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在现代传统之间的寻找、碰撞中,撞出他自己的一条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