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名户 密  码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本站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现代卷
  • 姓名:
  • 类别:
  • 省份:
本站 > 名家 > 收藏家 >收藏名家> 正文

许光毅和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来源: 中国国家艺术网   2020/12/1   作者:宋建文   地点:北京

一、数风流琴人还看今朝

2003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王世襄的《大圣遗音琴》,以891万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刷新了中国古琴拍卖纪录,也在我的心中刷亮了一道中国古琴绚丽多彩的文化风景线。

于是,我开始关注中国古琴的收藏历史。于是,我开始翻阅赵汝珍《古玩指南》里有关古琴的章节。

北宋时期《紫漆海月清辉琴》的古朴平实;

元代赵孟頫制作的《虎啸龙吟琴》的厚重潇洒;

唐代《九霄环佩古琴》的俏皮秀美;

唐代贞观年间制作的《太古遗音古琴》的简洁疏朗;

明代《飞瀑连珠古琴》的俊秀典雅;

清代《无名竹节琴》的平实开阔,等等。

每一张古琴,都在我的心中溅起一波愉悦的涟漪,但都无法模糊了王世襄《大圣遗音琴》的清晰印象。也许,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魔力所在吧。

由琴及曲(古琴曲)。

由曲及人(古琴人)。

由人及事(古琴事)。

由事及文(古琴文)。

好长一段时间,我的心中和我的脑海里,总是翻腾着荡漾着流淌着中国古琴文化的美妙世界:

春秋时期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和失去知音摔琴的故事;

魏晋南北朝嵇康做《琴赋》和一曲《广陵散》潇洒就义的壮举;

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和图中抚琴人自画像的后人猜想;

金章宗完颜璟弥留之际仍然醉心于古琴《春雷》和“挟之以殉”的遗愿;

乾隆帝广收历代名琴并留下《乾隆御题琴谱册》的美谈,等等。

一张张古琴的美妙身影,一支支琴曲的悠扬音律,一个个琴人的难忘形象,一件件琴事的精彩情节,一篇篇琴文的经典词句,不时地把我带进感情的漩涡里。

或沉醉,或联想。或深陷绝境,或眼前一亮。或凝眉深思,或拍案击掌。或仰天长啸,或空谷冥想。或平静如睡去,或梦中在飞翔。或缠绵悱恻,或戛然而止。

然而,当有一天我听到当代著名琴人许光毅,为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奔走呼喊的事迹时,就再也不能沉醉在联想的漩涡里了。

千种情绪,万般感慨,突然之间都集中在毛泽东沁园春《雪》的那句词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于是,借而用之,便写下了“数风流琴人还看今朝”,作为本篇的标题。

中国历史几千年,中国历朝多少代。文人墨客、帝王侠士。

他们之于古琴的用心用情、倾心倾情,痴心痴情,都是属于他们个人的,都离不开他们个人的小圈子。

而许光毅恰恰不同,他的用心用情,他的倾心倾情,他的痴心痴情,都用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事业上。

他从最初学琴,到登台演出,到开始教琴,到担任乐团领导,到呼吁建立民族音乐博物馆,一步一个脚印,在古琴的事业上,在民族音乐的事业上,走出了小我,走向了大我,走进了宏伟的中国民族音乐梦的理想蓝图。

他在弥留之际的医院病床上,留下的最后语言,竟然是:不要考虑我了,要抢救民族音乐,要呼吁建立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听到这个信息的时候,想到这个情景的时候,感慨这种精神的时候,激情这种境界的时候,我的内心,突然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儿时、学生时,经常出现在课本上、电影里、小说中的英雄形象,竟然真真实实地,实实在在地,形形像像地,出现在了当代民族音乐人许光毅身上,出现在了当代琴人许光毅身上。

那么近,那么真实,那么实在,那么形象,那么可信,不能不让人怦然心动,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于是,我开始沿着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思路思索。

于是,我开始详细了解许光毅的民族音乐人生。

于是,我开始阅读许光毅写给各级领导要求建立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信件。

于是,我被许光毅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既精彩又扎实的民族音乐人生所震撼了:

许光毅所走过的热爱民族音乐、改革民族音乐、普及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的道路,就是一座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缩影。

许光毅,就是一座民族音乐博物馆。

青年许光毅

二、许光毅就是一座博物馆

曾经担任过中国博物馆协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的我,现在仍然担任着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民间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的我,对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热情和兴趣,随着了解和掌握许光毅民族音乐人生之路的信息日趋详实清晰而与日俱增。

众所周知:实物是博物馆的藏品和展品。影像是博物馆的藏品和展品。资料是博物馆的藏品和展品。记忆是博物馆藏品和展品。而许光毅民族音乐人生之路所涉及到的实物、影像、资料、记忆也逐渐沿着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构思,在我的脑海里排列组合成了一组组清晰连贯的,能够作为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藏品和展品的许光毅身影:

1、许光毅身影出现在城隍庙的街头(10岁)

他站在上海城隍庙的街头,双手紧握着一把哥哥花四毛钱为他买的涂着红漆的白木二胡。那么欣喜若狂,那么心满意足,那么踌躇满志,因为他平生的第一个音乐梦想的航船就要起航了。

这个刚刚十岁的出生在上海南市区和尚浜的许光毅,这个听到邻居的二胡声就对音乐一见钟情的许光毅,这个从邻居的二胡声开始做起音乐梦的许光毅,这个对音乐有着天生敏感天生痴情天生悟性的许光毅。

凭着这把四毛钱的二胡,许光毅开始拜拉二胡的邻居为师学习二胡。

我猜想这是他的第一位音乐老师,可以称为音乐启蒙老师。

我猜想他的拜师只是一个口头约定,既没有拜师仪式,也没有拜师合同。

我甚至猜想他这位老师一定是非专业,没有系统的专业基础,也没有显赫的专业成就。

但许光毅学习二胡的经历,却是难以忘怀的,却是非常值得记忆的,却是值得后辈音乐人大书特书的:

丝质的琴弦拉断了,没钱买新的,他就把断了的琴弦接起来,继续拉。

接起来的弦又断了,他再一次接起来。

就这样循环往复,次复一次,日复一日,直到一个又一个的接头密密麻麻的排列在二胡的千金以下,再也没有新的接头生存的位置了。但他仍然没有钱去买新弦。

穷则思变。

他竟然想出了任何练琴人拉琴人都不可能想出来的办法:

用他母亲扎头发圈(发结)的丝线当二胡的琴弦用。

但丝线不会发音,没有声响,根本不可能将二胡曲的简谱或五线谱或只是牢牢的熟记在许光毅心里面的二胡曲拉出许光毅所追求所幻想所喜欢的音乐声响来。

但许光毅的音乐奇迹,恰恰就产生在这细细的闪着亮光的光滑无声的丝线上:

凭借着二胡弓子上的那束马鬃和丝线的磨擦作用,静静地感觉着音乐符号的美妙动听,默默地享受着音乐旋律的流动起伏。

于是,一些当时流行的民间小调,竟然就在许光毅如此这般经年累月的刻苦练习下,神话般的演变成了许光毅音乐道路上的第一批可以打上一百分的成绩单了。

当学校的老师得知许光毅会拉二胡,要他在课堂上当着同学们演奏时,那《无锡景》、那《五更调》、那《孟姜女》的优美旋律,理所当然的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这掌声,既是对许光毅初学二胡成绩的肯定,更是对许光毅天生的音乐敏感音乐痴情音乐悟性的最好注解和诠释。

2、许光毅身影出现在大同乐会门前(20岁)

如果说许光毅的二胡启蒙老师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高手,许光毅的古琴老师却是当时上海滩乃至全中国很有名的大同乐会的创始人郑觐文。

一个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机会,许光毅和他在邮政国乐组里的好友卫仲乐出现在大同乐会的门口。

那个地点在法国租界里的当时最著名的音乐社团。那个前身名为《琴瑟乐社》创建于1918年的大同乐会。那个郑觐文创建并担任乐务主任的大同乐会。那个集聚了郑觐文(古琴)、汪昱庭(琵琶)、杨子镛(昆曲)等多位著名音乐教师的音乐社团。那个以教授中国民族乐器和排练大型民族音乐演奏而闻名的音乐社团。那个根据《大清会典》仿制改革了160余种民族乐器的大同乐社。那个出版过《中国音乐史》和《肖笛新谱》的大同乐会。那个整理创编排演了大型民族音乐合奏《国民大乐》并被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成纪录片于1933年被送往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的大同乐会。

当时只有20岁左右年龄的许光毅和同是邮政国乐组的好友卫仲乐,在这个赫赫有名的大同乐会门前向往了好久,徘徊了好久,跃跃欲试了好久。

两个渴望学习民族音乐年轻人的心情、勇气和素养,终于和郑觐文的慧眼识珠产生了共鸣。

于是许光毅和卫仲乐双双进入郑觐文的古琴学生序列,于是他们在这个古琴文化的沃土里茁壮成长,于是他们天天浸淫徜徉在《秋鸿》、《平沙落雁》、《龙翔操》、《水仙操》、《梅花三弄》等优秀传统琴曲的汪洋大海里,于是他们逐渐成为大同乐会演奏阵容里的中流砥柱,于是他们逐渐成为郑觐文的得力助手,于是1935年郑觐文逝世后许光毅便与卫仲乐共同主持了大同乐会的教务工作。

3、许光毅身影出现在德龄公主的家宴上(27岁)

为抗战募捐,许光毅、卫仲乐、孙裕德三人随中国文化剧团到美国演出。

许光毅的二胡独奏《病中吟》,

卫仲乐的琵琶独奏《十面埋伏》,

孙裕德的萧独奏《佛上殿》,

他们三人与剧团同仁共同演绎的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像一簇簇家乡的花,像一条条家乡的水,像一座座家乡的山,像一朵朵家乡的云,像一望无边的家乡的滚滚麦浪,像一望无边的家乡的阵阵松涛,像家乡无处不在的红墙绿瓦的庙宇,像家乡无处不在的浓浓的乡音,在美国华人,在美国了解中国的其他民族人的心里,激起了一座又一座热情的火山、愤慨的火山、慷慨解囊的火山——对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热情,对日本强盗侵略中国的愤慨,有美元有实物有首饰汇聚而成的慷慨解囊。

这热情,这愤慨,这慷慨解囊的感人场面,随着许光毅和中国文化剧团的脚步,从美国的西雅图和洛杉矶,走到了美国的旧金山、纽约、华盛顿等三十多个城市,走过了一百八十多个中国民族音乐演出呐喊的日日夜夜。

整个募捐演出,得到了美国医药驻华会的全力支持和安排。

所到之处的华人华侨社团,纷纷打出《热烈欢迎中国文化剧团赴美募捐演出》的横标。

激情所致,有的观众竟情不自禁的跃上演出舞台,泪流满面的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祝愿中国人民早日赶走侵略者。

许多以家乡情、民族情为主题的抗战募捐演出画面,后来都曾经出现在许光毅关于这一次演出经历的文字回忆和演讲回忆里。 

中国文化剧团与黄柳霜在好莱坞合影(《戏剧画报》1939 年第 3 期)前排右一:许光毅

虽然是民间的募捐演出,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仍然在中国驻美使馆会见并宴请了中国文化剧团的全体演员。

德龄公主不仅观看了他们的演出,还在纽约郊区的住所请全体演员吃饭。

由于我这些天正在阅读德龄公主关于清宫纪实的著作,也由于我一直关注德龄公主近乎传奇般的故事,所以我特别想就德龄公主宴请许光毅他们的事件多说上几句。

那个具有满清皇族血统的德龄公主。那个很小年纪就随父亲出任中国驻法国大使的德龄公主。那个会说多种外国语言的德龄公主。那个当过慈禧太后一等秘书的德龄公主。那个掌管过慈禧太后首饰库的德龄公主。那个深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喜欢的德龄公主。那个教过光绪皇帝英语的德龄公主。那个曾经立志要说服慈禧太后推动中国变法的德龄公主。那个深谙外国民主制度又深谙晚清皇宫制度和秘密的德龄公主。

许光毅一行在德龄公主家里的两项活动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想:参观清王朝皇宫模型和参观慈禧太后送给德龄公主的首饰展览。

慈禧作为当时中国最高的领导者首饰数不胜数。

单单由德龄公主掌管的每天使用的首饰库里的首饰就有上千件之多,每一件都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最高水平。

慈禧送给德龄公主的首饰也自然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最高水平。

写完这句话的时候,我脑海里突然迸发出一种联想:

许光毅他们民族音乐的演出不也是代表了当时中国民族音乐的最高水平吗。

代表中国民族音乐最高水平的中国民族音乐演出,与代表中国传统工艺最高水平的慈禧太后送给德龄公主的首饰展览,在大洋彼岸的纽约相遇,在德龄公主的家中相遇,而且是为了抗战募捐的时代热门话题相遇,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慈禧送给德龄公主的首饰,中华民族文化造型美的表现,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美的表现,中华民族文化手艺美的表现。

许光毅他们抗战募捐演出的民族音乐,中华民族文化乐器美的表现,中华民族文化音符美的表现,中华民族文化声音美的表现。

两者可谓异曲同工,表现着中华民族文化之美。

正是这两组不同表现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文化美学之魂的心心相印完美融通,才使这次跨越国度的抗战募捐民族音乐壮举取得了出乎预料的成功。

如果此时此刻的许光毅和中国文化剧团的演员们也想到了这些,那么他们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理解,就已经不是纯粹的个人爱好个人兴趣了,就一定已经走出了小我(个人的圈子),走向了大我(民族的圈子),就一定和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绑在一起了。

4、许光毅身影出现在上海嵩山路44号(36岁)

嵩山路44号,面积不到20平米的房间,是1947年许光毅的家,许光毅的小家。

但就是这样一间不到20平米的小家里,却挂着三张在当时的民族音乐界很有影响名声很大的招牌:上海国乐进修室、民间国乐团、新文艺乐器社。

上海国乐进修室

——是许光毅联合笛子演奏家陆春龄和凌律在原来的礼毅音乐教研室的基础上扩大变更的,主要教授笛子、二胡、古琴课程。

民间国乐团

——是许光毅为民族音乐的学生和爱好者平日练习而设立的,经常排练和演出的曲子有《小放牛》、《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

新文艺乐器社

——是许光毅为进行民族乐器改革而设立的,由会弹琵琶的夫人李洁和手艺精巧的罗松泉共同负责,在竹笛等乐器的改革上成效突出,受到了乐器厂和演奏者的欢迎。

许光毅曾经说,他是在尝试室、团、社“三结合”的办法来发展民族音乐。

“室”旨在培养民族乐器的演奏人才。

“团”旨在使民族音乐爱好者和学生有排练演出的实践机会。

“社”旨在制作和改革民族乐器。

而在笔者的眼里,用“四结合”替代许光毅的“三结合”也许更为准确:室、团、社三者之后,应该再添上一个“家”字。

许光毅把发展民族音乐的事业和自己的小家合二为一了,把发展民族音乐的理想和自己的小家合二为一了。

他不仅动用了亲戚的资金资源(从亲戚处借了200元作为启动资金),动用了家里的人力资源(让夫人亲自担任新文艺乐器社社长),甚至还动用了家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住房当了办公室、教研室、排练室和乐器间)。毫不夸张的说:他把自己和家里的一切,都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民族音乐事业。

了解这些材料的时候,阅读这些材料的时候,我常常冥思苦想:

许光毅倾心发展民族音乐的动力在哪里?

他是党员吗?他是国家干部吗?

在当时(解放之前)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一个民间的自觉的没有任何国家隶属关系的民族音乐的工作者。正因为如此,其精神才尤为可贵,其行为才尤为值得今天的民族音乐界记住,其贡献才尤为值得中国的民族音乐界怀念。

于是,又一次加深了我对许光毅的理解,他的动力来源于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深刻理解,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对中国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

5、许光毅身影出现在上海民族乐队成立仪式上(41岁)

52年9月,许光毅出现在《上海民族乐队》的成立仪式上。

这个由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新上海政府正式组建的民族乐队。这个聚集了许光毅、陆春龄、凌律、刘中一等20个中国民族音乐人的民族乐队。这个与上海交响乐队、上海铜管乐队、上海合唱队同属于上海乐团的民族乐队。这个由陈毅市长亲自签署委任书任命许光毅担任副队长的民族乐队。这个只有副队长而没有队长的民族乐队。

41岁年龄的许光毅,双眼凝聚在陈毅市长签发的委任书上,激动感慨,思绪万千:

他想到了,自己从走上民族音乐之路起,所参加所了解的一个又一个民间音乐团体的发展历程:

有的因经济困难而半途沉默,有的因意见不和而分化瓦解。有的因突发事件而被迫迁移。

身在其中的他,和不曾身在其中的他,一次次的雄心勃起又一次次的灰心失意,一次次的灰心失意又一次次的跃跃欲试,一次次的跃跃欲试又一次次的沉默不语,一次次的沉默不语又一次次的默默坚守,一次次的默默坚守又一次次的柳暗花明。

今天终于有了政府出面组建政府做坚实后盾的民族乐队,他终于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大展宏图了。

他还想到了,解放前那次到政府社会局申请成立专业民族乐队的情景,至今仍然对当时政府社会局干部轻视民族音乐的话语耿耿于怀,“你们弹琵琶的,拉二胡的,也想要国家出钱吗?”。在今天上海市政府成立专业民族乐队仪式上,许光毅怎么能不感慨万千。

他还想到了,不久前陈毅市长为招待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去演出的情景。

在岳阳路的一座小洋房里,观众只有陈毅市长和苏联文艺界的一位领导。

他们一共去了三个人,演奏了古琴独奏、琵琶独奏和琴箫合奏。

陈毅开朗豪放的性格让他们一点都没有拘束的感觉,几乎是非常短暂的瞬间就进入了高水平的演出状态。那天是许光毅和金祖礼合奏《平沙落雁》,许光毅操古琴,金祖礼吹箫。

演出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许光毅都沉浸在演出的氛围里:

三位来演出的琴人,两位赏乐交谈的领袖人物。

古琴的空谷回音,长萧的悠远流长。

随着节奏的起伏,陈毅市长竟然情不自禁的朗诵出了清代《天闻阁琴谱》中诠释《平沙落雁》曲谱的经典文字:

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时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也。

曲罢。诵罢。

众琴人不禁交口称赞:陈市长,知音也。

知音,知音。

在场的苏联客人略带洋味口音的紧随其后,引得领袖与琴人们一阵开怀大笑。

想到这些,许光毅办好上海民族乐队的信心更足了。

6、许光毅身影出现在奥地利维也纳(45岁)

许光毅和中国艺术团的同行们走下飞机的旋梯,立刻被奥地利维也纳这座世界著名的音乐城市吸引住了,像磁石,也像旋风。

对于全世界所有音乐人来讲,奥地利维也纳就是他们音乐旅途中的一个传奇、一个神话、一个梦想。今天,曾经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中国艺术团由上海市政府出面组织,代表中国去东欧、西德、维也纳进行访问演出和商业演出。全团九十多人,许光毅担任乐队队长。

国家领导人对这次出国演出非常重视,在北京进行彩排审查时,毛主席周总理朱德总司令等国家领导人都观看了演出。

周总理朱德总司令夏衍文化部长还到后台看望了全体演职人员。

夏衍文化部长还亲自去机场为中国艺术团送行。

艺术团到达奥地利维也纳之前,先后去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东德、西德。

奥地利维也纳是他们此次出访演出的最后一站,而且是商业性演出。

从节目单上看,许光毅在整场演出中有三个节目:

——二胡独奏《月夜》。

——与陆春龄的琴箫合奏《平沙落雁》。

——小合奏《春江花月夜》。

头一次在世界音乐之都演奏中国民族音乐,头一次在世界音乐大家云集的地方演奏中国民族音乐,头一次让听惯了西洋古典音乐的观众欣赏中国民族音乐,效果会如何?反响会如何?一直是悬在许光毅心中的一团云雾,欲聚,欲散,欲明,欲暗。

直到演出结束演员们被轰鸣不断的掌声邀请谢幕六次之后,直到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得到了当地权威音乐人士出乎预料的好评之后:

自从听了古典作曲莫扎特的古典音乐后,从来没有听到这样美丽的,令人神往的优秀古典乐曲了。

听完这段评论,作为中国艺术团乐队队长的许光毅,心满意足又意犹未尽的笑了。

许光毅塑像 

纪念馆内部展示窗

三、许光毅心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笔者在上一章,重点记录了几个作为博物馆藏品和展品的许光毅身影的镜头。当然那只是许光毅浩瀚民族音乐生涯中的沧海一粟。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许光毅心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他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考得更深。

以下部分,是笔者对许光毅心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藏品和展品的些许猜想:

1、不是抢救一个音乐人而是要抢救更多地音乐人

81年11月28日,著名的萧独奏演奏家孙裕德老先生与世长辞了,作为孙裕德治丧委员会成员的许光毅接到治丧委员会的讣告时,不仅悲恸万分,而且十分惊讶。

因为一个月之前,他还因为写回忆录的事,和孙裕德先生通过电话。

孙裕德的突然离世,使许光毅进一步感到了抢救民族音乐遗产的重要性,因为民族音乐遗产最真实最生动最详实的部分,就是尚存在世的老音乐人和他们所掌握的资料。

及早的为这些老音乐人录音录视频写传记写回忆录,是抢救民族音乐时不我待的第一步,要和老艺人的生命赛跑,而且要有赛短跑的精神。

抢救在世老音乐人的民族音乐遗产是第一步。

第二步还要抢救已经离世的老老音乐人的民族音乐遗产,因为他们留下的实物资料还离真实很近,还离现在很近。

第三步还要抢救古代的离我们已经非常久远的老老老音乐人的民族音乐遗产,因为他们留下来的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已经不多了,已经非常遥远了,许多已经被历次的政治运动模糊了,淹没了,或者人为的修改了,应该尽我们的所能,还他们以真实。

2、不是记录一个音乐组织而是要记录更多的音乐组织

许光毅参加过几个音乐组织,如邮政国乐组,如大同乐会等。

许光毅参与组建过几个音乐组织,如中国管弦乐团,如礼毅音乐教研室等。

许光毅自己组建过几个音乐组织,如新文艺乐器社,如民间国乐团等。

但许光毅清楚:要建立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就不能仅仅局限与这几个和他自己有关的音乐组织,而应该把所有在民族音乐发展史上出现过的大大小小的音乐组织,无一例外的网络进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资料库里,供中国民族音乐史的研究人员使用,这样研究出来的中国民族音乐史才能是完整的真实的可信的。

3、不是收存一两个曲谱而是要收存更多的曲谱

许光毅精通不少的二胡曲,如《病中吟》,如《光明行》等。

许光毅精通不少的古琴曲,如《平沙落雁》,如《梅花三弄》等。

许光毅精通他退休之后还经常到学校等地方演讲的著名民族音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改编和诞生经历。

但许光毅清楚:要建立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所精通的这几首曲子,而要把当代、近现代和古代出现过的民族音乐经典曲目一网打尽,尽收库底。

正是基于如此清楚的认识,许光毅才能在退休之后,不仅自己亲自打谱翻译古琴谱,而且还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古琴曲打谱座谈会,动员和呼吁更多的古琴艺人参与打谱,甚至在住院处的病房里还念念不忘孜孜以求自己的打谱进度。

4、不是收存一本或两本音乐著作而是要收存更多的音乐著作

26年前,许光毅的《怎样弹古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最早出版的学习古琴的普及读物,影响了整整一代古琴爱好者。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吕骥特意辑录了魏晋琴人嵇康《琴赋》中的两句词,以为致意:

嗟姣妙以弘丽,何变态之无穷。

5年前,许光毅的《古琴秘谱遗存》(两卷本)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全书共刊载了许光毅竭尽毕生经历和精力,甚至是退休之后的黄昏岁月,甚至是医院里的病床时光,打谱完成的98首历代古琴名曲,第一首就是我最熟悉和最喜欢的《渔樵问答》。

《中华国乐经典文库》主编方立平先生在序言中称赞说:

“这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它的了不起在于:译者许光毅是近现代中国民乐史上最杰出的文化团体之一《大同乐会》的中坚人物、郑觐文的传人”。

“整个打谱过程全是靠放大镜书写完成的”。

“是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在练习薄上一笔笔一行行译写出来的”。

2000年7月完成的,以《永作琴台孺子牛——我爱民族音乐的一生》为名的许光毅文集,则是在许光毅先生弥留之际,由许光毅本人亲自审定,并用钢笔亲自写下了《永做琴台孺子》的书名,为后世音乐人留下了九旬老人许光毅的珍贵笔迹。

在整个文集里,不仅有珍贵的图片资料,而且有详实的文字回忆,一张张过去的图片,一段段往事的文字,将许光毅对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热爱之情、拳拳用心和时不我待的焦急之虑,彰显的淋漓尽致。

以上是笔者见到的,为写作本文经常翻阅的,许光毅有关民族音乐的三部著述,但许光毅清醒地意识到:

建立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是要把从古至今,所有的民族音乐著述都收集进来,形成一个庞大的中国民族音乐资料库,不仅要为中国民族音乐研究者提供研究服务,也要为广大民族音乐爱好者提供学习服务。

5、不是记录一个或两个音乐事件而是要记录更多的音乐事件

许光毅的一生,经历了许许多多民族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事件,也经历了许许多多自己音乐生涯中永远不能忘怀的事件:

如1938年,中国民族音乐第一次走出国门,赴美为抗战募捐演出。

如三十年代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中国小型民族乐队与西洋钢琴首次联合演出的由俄国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穆夫采用昆曲曲调创作的大型民族音乐曲《忆王孙》。

如1947年,在上海西藏南路青年会大礼堂举办的许光毅国乐独奏会,等等。

但许光毅心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构想,一定不只是他个人所经历的几个事件。

他一定是希望,把当代和近现代所有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人所经历的事件,尽可能多的记录下来,而且记录的越详实越全面越具体越好。

因为越详实越全面越具体的民族音乐事件的宝库,才能越真实越客观的勾画出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才能反映出和总结出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给后来的中国民族音乐人创新发展之路奉献一把有用有效的金钥匙。

6、不是保存一件或两件民族乐器而是要保存更多的民族乐器

许光毅有一把永远不能忘记的涂着红漆的四毛钱购买的二胡,因为那是他走上民族音乐之路的起点。

许光毅有一个改革和制作民族乐器的《新文艺乐器社》,从那里改革和制作出的每一件民族乐器都凝聚了许光毅们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人的智慧和心血,都凝聚了许光毅们对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激情和爱心。

但许光毅希望建立的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蓝图里,一定是规划进了更多的民族乐器,不仅有他自己曾经使用过的和制作过的,不仅有他所参与过的音乐团体使用过的和制作过的,还会有全上海和全中国所有民族音乐人使用过的和制作过的,还会有中国历代民族音乐人使用过的和制作过的。那将是怎样的一个跳闪着金色光亮的波澜壮阔的一望无际的中国民族乐器的海洋啊。

许光毅心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应该是全中国民族音乐界的希望所在。

所以他才会一遍又一遍地给各级领导写信呼吁,上海的,北京的。地方的,中央的。

所以他才会在弥留之际,竭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儿气力,呼喊出“不要抢救我,要抢救民族音乐”的豪言壮语。

所以他才会在弥留之际,竭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儿气力,催促自己的大儿子著名笛子演奏家许国屏,到上海《文汇报》社转述自己的最后一次呼吁。

沉浸在许光毅民族音乐一生的事迹里,关于许光毅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猜想,在我的心中,思如泉涌,汩汩不断,绵延不绝。

但鉴于本文的篇幅所限,不能不忍痛到此搁笔了。

四、尾声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音乐博物馆:

美国洛杉矶格的莱美音乐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博物馆,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布鲁塞尔乐器博物馆,巴西圣保罗的世界音乐博物馆,牙买加金斯敦的鲍勃马力博物馆,意大利罗马的国家乐器博物馆,中国上海的东方乐器博物馆,等等。

但此时此刻,我只喜欢许光毅心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因为他对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热情深深地感动了我。

中国收藏界有那么多的古琴:

中国保利秋拍一千三百万人民币成交过的《松石间意琴》,中国嘉德春拍一亿一千万人民币成交过的《大圣遗音琴》,北京华辰春拍六千五百万成交过的《仲尼式虎啸琴》,香港苏富比秋拍四千七百万人民币成交过的《湘江秋碧琴》,等等。

但此时此刻,我只喜欢摆在我自己书房里的这张古琴,因为那是许光毅小儿子许国庆从上海背到北京送给我的,它一定与许光毅的音乐生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定藏着许多与许光毅有关的中国民族音乐的传奇故事。

曾经见过许多把小提琴,听过许多动人的小提琴曲。

但是此时此刻,我只想到了许国庆的那把小提琴,只想到了许国庆那把小提琴所拉过的小提琴曲,接连几天,许国庆那把小提琴和许国庆那把小提琴所拉过的小提琴曲,总在我的脑海里反复叠现:

在五十多年以前,在遥远的北国边陲北大荒,在北大荒宝泉岭的工人文化宫,在宝泉岭文化宫我和许国庆一起演出过的舞台上,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五团宣传队的宿舍里。

因为没有这把小提琴,我就不会遇到许光毅的小儿子许国庆,就不会知道许光毅,就不会了解许光毅那感人至深的音乐人生,就不会听到许光毅要建立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殷切呼吁,当然也就不会形成今天这样一篇我用心完成的文字。

2020-9-22于北京

(本文原载《中华古玩》第二期,作者系中国国家艺术网专家委员会主任)

暂无留言:

留言内容: >>更多留言


本站艺术名家官网优惠抢驻中!

欢迎艺术名家注册艺术家会员,开通自己的官网,上传自己的佳作和内容。
QQ:271692909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诚邀入编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可以刊登艺术名家生平简介、代表作、目前市场行情、收藏潜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热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艺术圈人脉、懂经营管理的创业型人才优先。
QQ:271692909

推荐名家

朱浩云

苏金成

敖日力格

魏谦

吴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钟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服务| 投稿须知|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网站调查| 证书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