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我从敦煌研究院来到了故宫博物院,非常荣幸能够为两处中国最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服务。同时,也非常欣慰,我们这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机构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管理过程中始终与数字时代紧密相连。”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海丝分论坛上,刚刚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王旭东在发言中表示。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这是王旭东以故宫博物院院长身份出席的第一个正式学术活动。发言中,王旭东刚还介绍了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在数字化方面的探索,并表示数字时代给文化保护领域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他愿意与社会各界甚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积极合作,共同把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的数字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王旭东首先介绍了敦煌研究院和故宫博物院数字化进程的探索。据他透露,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想法,即用计算机来存储和再现莫高窟的文物遗产。在国家文物局、原国家科委、甘肃省科委等相关部委的支持下开展了7年多的探索,但效果并不满意。“不过给我们很多启示,”王旭东表示,那个年代,很多技术还不能满足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众多需求。不过正是因为了解到困难在哪里,所以他们紧盯技术发展趋势,在20世纪末,大约1998、1999年,随着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敦煌研究院和故宫博物院都抓住了契机,“文物数字化”的进行加快。
王旭东表示,当今是数字时代,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受到关注的时代,也是AI等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如今,全国都在探索如何根据不同文物遗产的不同特征,根据各机构的人才储备和能力将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紧密相连,这也是这个时代对文物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实际上,今天的故宫已经是与数字时代紧密相连的一个文物遗产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我们的网络已经覆盖90%以上的区域,我们1800多万件文物的完整目录已经公布出来。”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王旭东同时表示,故宫的数字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整个建筑面积的3D建模,还有很多文物需要通过数字技术,更好的为观众,甚至是不能亲自到故宫的观众们服务。“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数字技术能够真正的把我们的文物保护好、研究好、管理好,没有数字技术,很多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播都无从谈起。”他还透露,故宫希望可以紧紧抓住5G技术的机遇,从基础网络建设到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及应用等方面,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所以顶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把数据和文物遗产的特点结合起来,开发出适合每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和每一个博物馆相适应的数据网络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王旭东还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物领域同样要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思考如何把人工智能技术与文物保护、文物管理、文物的传承利用等结合起来,甚至应用到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并于游客和观众建立联系。“我们的管理必须精细化,让游客有一个很好的参观体验的同时,将文物的伤害降到最低。”
“数字时代给文化保护领域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愿意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把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的数字化和数字利用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王旭东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