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提效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新表示,这将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李国新表示,近年来,我国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方面,进展快、提升大。但与此同时,应该看到,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特别是体系不完善、发展不均衡、效能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重点还是要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李国新说。
公共文化服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目标,重在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李国新认为,从全国来看,目前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要抓紧把短板补上,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公共文化基础,“目前,全国各地都出台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等文件,但有些标准还不够具体或落实不够。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关标准,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标准化,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与过去相比,现阶段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有了很大变化,更加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和多样化。”李国新说,在此背景下,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要更好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目前,我们在社会力量参与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下一步要清除障碍,优化文化服务领域的营商环境”。
此外,在互联网与生活无缝衔接的当下,公共文化服务也要在变革中发展,要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大势,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提升原有服务体验效果,开创新的服务内容,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探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新思路、新途径,促进供给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满足群众对公共服务的优质化要求。统筹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整合数字文化资源,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提高服务的丰富性、便利性。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要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效能上进一步下功夫。”李国新表示,服务效能问题是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的差距所在。对此,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大力推进乡镇文化站服务效能专项治理,深入推动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展如何、成效如何,要有量化指标。(记者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