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琚简历
杨永琚,1946年出生于广西浦北。1972年経黄旭先生介绍认识王雪涛先生,后游学北京、为王雪涛先生入室弟子,曾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赴日本学习日语及岩彩画。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中国际美术协会会长、海外王雪涛研究会会长、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历年来,杨永琚作品连续入选第五届、第六届全国美展及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型美展,曾获广西美展一等奖。并在歐美世界各地多次举办个展及参加团体展,作品多次荣获国际大奖、塔吉克斯坦总統拉赫蒙亲自授与国际和平艺术家金质奖章。为日本名刹長野善光寺创作障壁画“桂林之雨”等26幅而著名。作品被中日两国各地美术馆、名寺院及政府官厅等收藏。
在融合中创造
——杨永琚的中国画
作者 邵大箴
杨永琚,自幼酷爱绘画,刻苦自学,曾师从王雪涛先生,从花鸟入手,后亦作人物、山水,用笔洒脱明快,灵活生动,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著有《水墨画新技法》等书出版,说明他在中国画领域涉猎广泛,取得成绩。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近年来,杨永琚的创作思路从博采众长,到找到专攻的方向。他将视点聚焦在水波、浪涛的表现上,创作出《海潮》、《推波逐浪》、《海阔浪高》等作品。古人云:“近水之度,曲尽其态”,他通过水流的曲折缓急,海涛的汹涌澎湃,湖面的水纹碧波,将浪漫主义色彩融入其中。在那些巨浪撞击礁石的瞬间飞溅的水花中,观者能体会到一种激昂的生命力。
《海日生残夜》 97x182cm
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的意境,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中作为人物背景出现的山水,到其后山水画逐渐独立成科,山和水都是相互依存的。山水画是士大夫知山乐水的一种精神体现。此外,中国古典文化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其实体现的是小中见大、以一当十的美学思路,并含有象征的意味。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画家根据自己的性情择其所好,借景抒情。杨永琚选择了水,作为自己吟咏的对象,从一滴水,一个浪花,一组波涛,去体现一个丰富的大世界。
《海之歌》 60x72cm
传统中国画的画水有空水法、染水法、皴水法和勾水法等等方法。元代以前,勾水法和染水法运用得较多,而元、明、清画家则大多运用空水法,像倪瓒的《渔庄秋霁图》,以留白来表示水面,画面看上去是虚空的,中间大量空白,不著一笔、尽得风流。马远的《十二水图》,可以说是对勾水法的完美阐释。
不过,杨永琚这一代学画人的作品很难从传统的角度去衡量,他们会不自觉地受到的西方绘画的影响。杨永琚的画水也很难归类于某种技法。他既不是空水法、染水法、皴水法和勾水法,又有这些技法的影子,传统的技法、外来的艺术在他那里融会,形成了较有个性的语言。在他的画作中,水面的阴影和阳光照射下水浪形成的光波,交相辉映,巨大的浪涛富有体积感,真实、生动。日本著名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代表作《富士三十六景》之一的《神奈川冲浪里》,画面汹涌澎湃的巨浪翻滚,浪花奔腾,勾勒的线条流畅、奔放,单纯的色彩富有装饰感,那种动与静的和谐、舒缓强劲的节奏、人一自然的交融,使人不由得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春潮》68x68cm
作为日本美术家联盟会员,日中国际美术协会会长,日中书画院院长的杨永琚,旅居日本多年,他也受到日本绘画审美意识的影响,表现于画面构图单纯,富有装饰性。不过,杨永琚的白浪滔滔、气势磅礴的画面气势是纯中国式的,他用中西合壁的手法表现不同水波,用笔多变,随意挥洒,湿笔、干笔相辅,在浓淡、粗细不匀中求变化,线条道劲有力。不管是平远、安静、微风吹拂的波纹,还是汹涌、激荡的惊涛骇浪,用笔跳跃有力,变化有度,富有节奏感。
在生物学中常用的“杂交优势”这个概念,用于文化和文艺创造也是适用的。东西方文化系统建立在不同的哲学基础上,具有互补性,“杂交”可以提供新视角,产生新基因,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纯洁性,又要保持生命力。那么,对外来文化是抗拒,是接受,抑或是中和?古往今来,各民族的文化都不是纯而又纯的,都是在与异族文化的交流中不断丰富、变化,而有所发展。中华文明之所以伟大,也在于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强大的吸收能力,自上古以来,夷狄戎胡将各自的文明因素带入中华文明核心区,激荡交融,成就了汉唐的盛世。在当今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更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胸襟,也就拥有了什么样的文化繁荣。
从某种意义上讲,杨永琚的画不能算是纯粹的中国画,他的画中“杂交”了很多语言,这种融合的是有价值的。相信他会沿著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不断在他的新体绘画语言中发掘中国文化的内涵,在艺术上做出更大贡献。
杨永琚作品欣赏
《海浪滔天 》 50x120cm
《卷起千堆雪》97x182cm
《海上涛头一线来》 97x192cm
《海啸 》97x192cm
《海石》60x180cm
《海神》90x180cm
《海潮如龙》90x180cm
《海上生明月》68x136cm
《碧波万里》68x136cm
《后浪推前浪》90x140cm
《涛声》50x136cm
《海之雨》97x182cm
《海岸疾风》68x120cm
《心潮如海浪》 68x68cm
《浊浪排空》 68x68cm
《海讯》68x68cm
《日暮海归鸟》136x68cm
《海水悠悠》65x53cm
《展览会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