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接触艺术,到现在可以欣赏品鉴艺术,经历一个从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物像到心像,从物质外在到精神情感的历程,这个历程也是一直在面对着,经历着,感受着,是一种精神历炼,精神成长和精神愉悦的成长历程。不管自己面临多少的困难险阻,艰苦磨难,风雨人生,依然可以笑对生活,开心地向前拼搏,这就是艺术给予我的吸引力,魅力和极大的动力。情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是发自内心的,纯粹的开心,谁可以感受,个中滋味,难于言表口说,也许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参悟,一种彻悟。
很多人接触中国画,说中国画里没有层次,距离,空间感,不像西画油画,水彩,有严格的结构,比例关系,阴阳,明暗,透视,色彩,光线等效果,可以准确,科学,完整的表现突出物像。其实,中国画追求是一种体验,一种观察,一种生活感受。体会品鉴中国画,就要感受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特点,它既是自然的物像,更是艺术家心中的物像,它一方面是自然物像的反映,另一方面却是艺术家心中情感的表现。可以说中国画是一种情感化,意识化,精神化的景物,也可以说是被景物化的情感,意识,精神。借物言情,借景抒情,借物喻意,寄情于物,托物言志,这就是中国画的含蓄性,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心理情感隐喻。这其中是一种欲言又止,欲说还休,言犹未尽,意味犹存,个中滋味,自己体味。这就是中国人的含蓄,内敛,情感和民族心理,也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文化的隐喻,艺术的精神魅力。
在中国画的表达方面,它更注意作为观察者的艺术家自身的感受,感官刺激,心理感受,思想变化,而不是客观的物体,正如“一切景物皆情语”的中国诗词文化和文学作品一样,中国绘画也是这样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文化。艺术家眼中的景物,其实往往就是自己的内心情感,他所关注物像,环境,气氛,氛围,其实就是艺术家自己内心的感受,关注,意识,思想。他追求的不是外在的物像,而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这是中国画艺术表达的主观性,情感性和自由性。换句话说,中国画不是为了单纯反映外界物像或风景,只是借助外界物像风景来表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心情,思想,精神,甚至灵魂方面的思考。表达目的的不同,是中西绘画艺术存在的最大差异。
中国画对于物像的表现,因为是出于情感表达的需要,是一种情感寄托物,所以,更多的是在于情感表现力,通过物像表达出自己内心情感,只要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这就是这也才是最终目的,而不是清晰准确完整表现物像。至于如何表现现实景物,完全是艺术家自己内心情感表达的需要,需要清晰完整的景物,也许就是工笔,需要模糊朦胧的物像,也许就是写意,也许就在二者之间徘徊游弋,所以,中国画,无论人物画,谢赫的六法论也好,顾恺之的神韵论也好,无论是形神兼备,还是以形求神,还是后来的追求形似神似,其实都是一种从写实到写意,从物像到精神情感的追求,思想情感的表达需要才是艺术创作最为根本的原因和目的。
中国画里的景物是一种情感的存在,所以中国画里的物像是直观的,是艺术家自身生活经历的一种经验的积累,视觉感受的归纳总结,不是完整,清晰的写生素描。它的情感表达的需要,艺术家在生活里,在社会中,有了情感表达的需要,有了灵感,有了冲动,感动,激情,需要去创作,宣泄,表达,不可能再去仔细的观察,研究,刻画物像。就像我们想去厕所大便,只可能想着赶紧去厕所解决,而不可能考虑我是去哪个厕所?蹲哪个蹲位或者站什么姿势?选择什么样的厕所,蹲位还是坐位?马桶还是土坑?如果这样思考,估计都拉到裤子里了。艺术创作,也是一种情感宣泄或者情感排泄,需要表达了,于是就去创作了。画里的物像,就是平时艺术家生活里某个场景,物像的记忆,当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的印象,有他自己视角,站位,还有光线,阴阳,明暗,远近,虚实等造成的艺术家眼里,记忆力的物像。所以这种物像是一种记忆性的,回忆式的,来自于艺术家大脑的记忆储存和物像理解。所以物像的表达形式和在宣纸上形成艺术的过程,完全是艺术家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的知识理解在艺术家笔下用艺术的物像场景表现的过程。因此艺术作品的线条和笔墨的变化,其实就是艺术家自己的生活印象和记忆,这种记忆和印象就是艺术家需要表达情感的物像的归纳总结体现。
中国画虽然没有直接地准确完整表现物像的空间比例,但是物体确实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观察看到的物体,其实就是在一定的光线,明暗,远近,不同角度下的观察的记忆,所以中国画是一种艺术家自身的感觉,视觉记忆的图像,它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深浅,虚实,连断,隐现,和笔墨的干湿浓淡枯润,甚至包括画面的虚实,黑白的对比等,表现了景物之间的空间,距离,位置,角度,阴阳,明暗,虚实,远近和相互关系等。因为是情感表达的需要,所以中国画的画面组合具有一种思想的自由性,它不是以自然为根本,是以自己情感表达为根本,所以画面的景物可能是自己记忆的不同的组合和临时的想法,冲动,念头,或者心情的需要,信笔而来,随性由心。
中国画也可以说就是艺术家在宣纸上,自由创造一个自己的心性世界,自由创造一个自己的景物世界,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宣泄着自己对于生活,社会,世界,宇宙或者自己精神,灵魂,宗教,哲学的思考或者迷茫。艺术就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表达。这也许就是中国画的作为艺术的一种精髓,这是我所理解的中国画和中国艺术。
陈伟元
自由撰稿人,文化学者,中国先秦古代史学会会员,艺术评论,抱朴轩艺术馆馆主。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人。1974年出生,出身于世代农民家庭,少小耕田种地,放牧牛羊,割草锄禾,十岁方进入学校读书,从小酷爱古典诗词文章,曾经背诵诗词十万余首,《现代汉语词典》半部。自学诗词文章,随性随意,不求甚解。94年考入安徽大学生物系,在校期间兼修精神分析,传统文化,儒释道研究,中外哲学,港台文学,比较文学,民族史,古代史,制度史,地方志等,涉猎天文地理历史文化,随心随意,全凭爱好所致,兴致所至,穷心尽力,必求有所感悟。业余写点诗词歌赋文章。在深圳自主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化学品添加剂。业余为书画艺术家撰写评论,题画诗词。2014年在一帮书画艺术家的支持帮助下,自己筹建深圳市抱朴轩文化有限公司和抱朴轩艺术馆。每日以诗词文章,艺术评论,思想感悟为事,以文会友,以书画为媒介,结交文艺书画界朋友,为书画文艺的繁荣添砖加瓦。个人自创艺术栏目《抱朴轩文化:牛眼看世界,痴心品文化》,就书画艺术,社会现象,写出自己的艺术感想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