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到顶峰景更娇”是海派著名山水画家应野平先生所作《上彩云山》题画诗中的一句,写得很真切。我所以用它作题有两层意思:一是登山则情满于山,登临越高,确实景色越娇美,越壮观,故毛泽东主席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二是以此来观赵金鹤的山水,既指他的山水切入的角度有登临与远眺之意,因而产生了“目极八荒”、“视通万里”的感觉,也有寓意他的艺术人生犹如登山,只有攀登到艺术高峰的人,他的作品才显示出风神、气韵、骨法、墨趣、理意的超拔,达到无限开阔而无止域、无限向上而无止息的境界。赵金鹤就是那攀登顶峰的人,凭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不辞艰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硬是在没有道的山岭中踏出一条自己的路来。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关东山水的寥廓景象,不仅感受到水墨写意的氤氲之美,更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山水诗情,在吟哦、在倾诉、在表述、在浅唱。
赵金鹤先生
他的山水,没有剑拔弩张、壁立千仞的霸悍,却有着山峦逶迤、烟云薄暮的苍茫壮阔的境界;他的山水,没有逸笔草草、横涂竖抹一味恣肆的笔墨,却在精勾细皴、层层积染中显出笔墨的功力的丰厚;他没有画名山大川那瑰奇旖旎的风光,而是在那充满野趣的家乡山水中倾注深情。在他那气象万千、幽密深邃的山水背后,体现的完全是画家个人的内心感受。画家以独具的慧眼把自然山水境象摄入胸中,再把内心意绪注入自然,画家的情思随着巍巍山峰的绵亘起伏,由近及远、由质及势地伸展开去,在长天大野、烟锁云断中表现的不仅仅是自然空间,也是画家的精神空间,显现的是以生生不息的自然造化为依据,力图在宏观上把握造化规律,运用水墨渲淡、点线的生动结合、墨色的丰富多变表现主体的虚与实、开与合、神韵与理气。这样的山水是有感而发的,它缘于生命的感悟,笔墨、语言、形式、符号、意义无一例外地都是对生存现实与物质世界的超越,使画面中洋溢的审美理想与灵性色泽不仅与前人拉开了距离,也与同辈画家迥异,而显示出个性化的山水面貌和特色。我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之:
其一是独特的山水地貌。
自然景观的选择,往往对于一个画家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代山水大家无一例外,当代画家也不乏其人。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石鲁就是通过描绘黄土高原迈出突破性的一步;以表现漓江山水而著称的白雪石,也正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成就了他秀丽清润的画风;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离不开“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地域特色,贾又福更是长期以太行山脉为创作基地,使他的山水画卓然独立。赵金鹤立足于家乡的关东山水,别开一种地域性的山水新画风,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因为那是生他、养育他的地方,关东荒原、山乡雪野是他魂牵梦绕的故乡,完全是他生命中挥之不去的情结。从儿时的爱山、恋山,到成年后画山、醉山,他的足迹踏遍了家乡山里山、外沟沟坎坎、村村寨寨的每片土地。他告诉我,是他在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的性质帮助了他,使他有长年累月在基层走村串户的机会。他几十年没有离开过这个工作岗位,就是因为这个工作给了他太多与大山对话的方便和条件。在长达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沉醉在关东山水的世界里,他画关东《寒宇酿春晖》的群峰耸秀、翠寰烟岚,他画关东《黑山云涌》的积健为雄、大美无言,他画关东《云冠雄峰》的宏阔博大、云卷云舒,他画关东《万物峥嵘》的重峦叠翠、云壑涛声,他画关东《白山黑水》的冰凝大地、岁月春发,他画《浩宇关东》的锦绣山河、春风万里……写不完的关东灵山,画不尽的家乡圣水,赵金鹤的许多闪光的创作灵感和精美画卷,无不得助于故乡关东这片荒寒与繁茂、贫穷与富庶、神奇与朴拙共存的土地。正是由于这块土地的独特内涵和慷慨赐于,引领赵金鹤形成了关东山水独特的“致广大、尽精微”的笔调,标识出属于自己的山水创造。
赵金鹤作品
在传统的绘画里看不到这种气象,在当今的画坛上也见不着这种景致,它不像南方山水那般清灵秀丽,但却苍润奇幻,他不似太行风光那样雄壮峻拔,却不乏深厚浩阔,他没有名山大川那样神奇傲然,更多的是质朴平易。在根生土长的关东人赵金鹤眼里,这里的山景是朴拙、苍浑、清旷、纯厚、静谧,却隐藏着或高亢、或奋进、或奔腾、或躁动的潜流,并与之发生共鸣。或许是他内向、沉稳、真诚、实在、外柔内刚的性格中透出自强不息的气度所致,使他感到自己与关东的山水是那么契合地交融在一起。看他的画,自然、朴直、缜密、抒情,一眼便可看出他的努力、功力与追求。那种深刻思考的留痕,那种善于抓取和表达的灵气,那种躬行不辍的毅力,无一例外地写在他的笔墨里。“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正是他那种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风貌,必将在当代画坛上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
其二是独特的笔墨价值。
赵金鹤1951年出生在山海关外的葫芦岛市,自幼喜爱绘画,按他的说法:“纯属天性,没有家传。”早期从事过工艺设计,画过油画,摸过水粉,也画过花鸟。后进入鲁迅美术学院孙恩同教授办的山水研修班,使他打下传统山水笔法、墨法、色法之基础,开始对山水画产生浓厚兴趣。自上世纪80年初涉猎山水画以来,走的是一条“师古人,师今人,师造化”之路。他没有机会看到古今大家的原作,也没有条件去购买那些名贵画册,他的学习方法是靠想尽办法到处收集来的报纸、杂志、图书上发表的山水作品为资料,反复阅读习画,不是以临摹起家,他几乎从未认真临摹过一张前人的作品,完全是靠在读画中目识心记、细心揣摩而逐渐悟得山水之堂奥的。他对历代的山水大家,无论是南派还是北派,无论是青绿还是水墨,他都有浓厚兴趣,尤其迷醉于北宋范宽、李成的作品;他也对近现代的山水大家如李可染、傅抱石、黄宾虹,乃至吴湖帆、黄秋园、白雪石作品钟爱尤加,读他们的画,如饮甘泉,沁人心脾。“师古人之迹,不如师古人之心”,赵金鹤就是在这长期读画的渐修顿悟中,吮吸着诸家笔墨的乳汁,提升着自己的学识与修养,谋划自己的艺术之路。
应该说,真正促成赵金鹤山水风格的形成,还是他遵循“师古人不如师造化”的古训,多次深入生活抓住“写生”这一重要环节的结果。“以造化为师”,不仅使他的山水画创作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还有力地推动了他的山水走向风格化的进程。
中国山水画自古就有“密体”与“疏体”之分。所谓“密体”山水指这一画体所特有的工整细润的笔法,与写意的“疏体”山水相较,呈现出精工细腻的审美面貌,也可称“工笔”山水。赵金鹤所以选择“密体”山水表现方法,一是源于心仪已久的北派山水创始人范宽的笔法,二是他所面对的关东山水给他的真切感受,三是他的性格所致,使他逐渐培养成扎实、稳健的画风。
他的山水画大多取材于关东的白狼山,在他的家乡周围,属燕山山脉。当他一次次走进深山,一次次打动他的是那群山绵延、万壑奔涌的气势,是那山石体与面以及它们奇异的重叠与组合,是那春来一抹新绿、夏日一片草莽、秋天一片火红、冬季一片寒凉的景色,有流动的山气、有飘荡的白云、有平静的湖水,有茂密的树林,有耕种的田园,也有居住的人家,面对这令人动心动情的山河,他无法“逸笔草草”、“粗服乱头”而“野战无序”,他觉得只有实实在在地描绘,在写实中方能妙得对象的神韵气质,才能把自己的审美理想以山水景物为依托表现出来。这是客观自然的需要,是出自主观情感的需要。在他的山水画中,他以细勾、细皴、细染、细点为主要画法,或浓或淡、或燥或润、或错或落、或疏或密、或聚或散,把精微画得坚实,把密集画得空灵。他的每幅画中所必需的元素都是齐备的,有线有面、有点有皴、有擦有染、有大有小、有虚有实,尤其是引进西法的光影明暗融入到他的笔墨之中而创造的“反衬法”,使画面密而不塞、繁而不杂、层次有序,直呈大自然本原的世界。他可以“以黑衬白”,表现水的幽深、山的嵯峨,他可以“以虚衬实”,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层次感,他可以“以暗衬亮”,强化物象的立体感、质量感,他可以疏密互衬、粗细互衬、线面互衬、大小互衬、浓淡互衬,根据山形水态,根据他的想象与创造,无处不天成,无处不自然,无造作之笔,无雕琢之痕。他似乎不强调惊人之笔,也不特别强调逼人之势,却强调整体的和谐和由此生发出来的一个清新、纯净、幽深而又内蕴生机的视觉空间。其空间意味,无一不是人情、人格、人性的化身,不仅使传统山水的笔墨语言在新的语境下焕发出光彩,还富有情思,充溢着诗意。
其三,独特的山水气象。
读赵金鹤的每幅作品,我总不免惊诧其行笔之沉、之苍、之雄,其运墨之清、之润、之厚,其造境之真、之趣、之深,那遒劲有力的笔线,那节制有度的墨色,那清逸淡雅的色彩,与那流动的云烟汇聚成充满生气的山景,在互相对峙、纠缠、透叠、顾盼、衔接的气象中复归于平和、隽永、含蓄,于荒率自然中透露出宁静淡泊之势,并不断幻化出无数幽远灵妙、意趣盎然的艺术境界,令人击节叹赏。
在古代山水画各种风格流派构成的极为丰富多彩的格局中,对画家来说,最难的莫过于风格的独创、面貌的独特;对评论家来说,能把风格谈得具体切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我还找不到一个简要确切的词语对赵金鹤山水画的独特风格作定位性的概括,其原因在于画家以心感物、神随心运,迁想妙得处表现手法的丰富。
赵金鹤作品
看他的《春风万里》《山水清音》《关东春色》《云壑泉声》《浩宇关东》《锦绣河山》《江山清远》《万物野空》等横幅大作,多画关东的大场景,以“平远”构图展示大景观、大气势,宏伟壮阔、大气磅礴,以势胜。
在《云峰叠翠》《阳春三月》《峥嵘胜景》《云壑涛声》《溪山春晓》《万物峥嵘》《生生不息》《松壑幽岚》《山林冬日》《山耕晴雪》等作品中,所展示的图景有高远、深远构图,空间层次繁复,有很强的叙述性。画家依据情感的需要、情绪的变化、情境的规定,一方面反映着当地景色的风貌特征,一方面又在笔下被重构、再造。无论是山、是水、是云、是树,都强烈地融进画家的情绪,交织出一幅幅田园般的意境,以情胜。
而在表现雪景寒林的作品中,又是另一番气象。如他的《雪域抒怀》《淙静清音》《惊春图》等作品,以林木为主结构画面,画得很从容、很细密、很理性,积雪满地、珠玉满树的冰清玉洁没有使用白粉也没有运用矾水,而是用笔画出,层层点染,着意留出雪痕墨迹,透出大自然的圣洁和淡泊明志的心境,以理胜。
他还有以气胜的作品,如《云冠雄峰》《黑山云涌》《白云染万里》《春山翠雨》等作品,那种大虚大实、风际云涌的壮观,实为当代少见之佳作。
上述种种,表现为一种才情与智慧,表现为对传统的深入理解与认识,也表现为对传统的改造与重组。黄宾虹云:“看山之骨髓,才能写出山之真,才能心手双应,益臻化境。”事实上,在赵金鹤那气象万千的画面上,透出的或以势胜、或以情胜、或以理胜、或以气胜的山水境界,是画家内心化的表现,源于他割舍不去的乡恋,那深山密林处的山石、瀑水、林木、田园、炊烟、飞鸟都催生出他深情而又温存的记忆。他追求的是用精致的艺术、以深度的抒情来实现自己对家乡山水的理解和诠释,意在昭示自己的艺术主张和美学观念。
山水画史上凡开章之巨手,必善写一地的风光于笔下。赵金鹤的艺术成就离不开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关东山景。多年来,他乘工作之机,无数次盘恒于青山野水之间,在自然中体味前贤古法,在自然中创造自家之法。完全可以说,从写生到创作是他作品的重要特征,创造性是他作品的灵魂,循此去理解画家的作品才能更见出其中的活力与生命,才能领略他作品全新的潜在意义。
中国画的创作需要画家有宁静、虔诚的心态,急功近利的浮躁作风是一切艺术创作尤其是中国画创作的大敌。从赵金鹤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甘于寂寞、沉稳踏实、淡泊名利的艺术家,又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有事业心的艺术家。他的每幅作品都是精心巧构、倾注心力之作,草草了事不是他的风格,投机取巧与他无缘,既使在他取得成功,作品受到社会关注时,他也不会降低自己作品的格调以满足当前艺术市场的需要,他的每幅作品都记录着他深思熟虑、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的历程。他懂得艺道无终的道理,他的扎扎实实的画风不会改变,“攀到顶峰景更娇”,相信随着他对人生、对自然、对艺术规律的体悟与不断加深,他的艺术创造成果还会出现一次质的飞跃,发出更加诱人的光彩。
来源: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