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仙子云中现,手把红罗扇遮面。急需着眼看仙人,莫看仙人手中扇。”不知是哪位高人留下这首小诗,饶有趣味且满富禅机。说实话,正统乏味的士大夫观念着实抹杀了太多性灵,幸亏还有些许佯狂避世、特立独行的风雅人物,他们纵情诗酒、飞扬翰墨,真如九天仙子闪耀云端,即便是若隐若显中的片刻仰望,也总会让人涤荡俗肠,神超物外!
书法史中的“颠张醉素”就是这样的人物,但是他们的创作略带有表演的性质,留下的书迹历来也有争议。而真正能在不激不厉中抒发胸中逸气,把书法推向神妙境界的,二王以下,首推五代杨凝式。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的杨凝式,历经数朝,享寿82岁。史书中记载他富有文藻、并工颠草,以礼部尚书致仕,后闲居洛阳。洛阳城中数百间寺院的蓝墙粉壁不少留有他的书迹。有未曾题者,寺庙僧众必然粉饰一新,待其落墨。其人恣肆狂逸,所以得了个“杨风子”的别号。关于他的书法,历代评述甚多,无不交口称颂,目为神仙中人。我们今天能看到仅有的几件传世墨迹,内容多是健身养生、风花雪月、美食珍馐之类,且风神各异,如羚羊挂角难觅踪迹,其中尤以晚年所书《神仙起居法》(见上图)最为动人心魄。
《神仙起居法》是古代医学上一种健身的按摩方法,文体近似口诀。书于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杨凝式时年76岁。此卷草书8行,共85字,纵27cm,横21.2cm。文曰“神仙起居法: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乾祐元年冬残腊暮,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杨凝式。”后纸有宋代米友仁、元代商挺等人题跋,卷前右下角有明项元汴“摩”字编号。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绍兴”、“内府书印”及元明清以来120余方鉴藏印章。此卷最早为宋高宗内府之物,后为贾似道所藏,明代为项元汴所得,至清代乾隆时进入内府。历代递藏、绵络不绝,可以想见其煊赫驰名,为世所珍爱。
此卷看似信笔游弋,东倒西歪,结体运笔全出意外。却能顾盼生姿,风神跳荡无不合符晋人法度,苏东坡赞其书:“自颜、柳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即便是眼空无物的米芾也称赞它:“横雨斜风,落纸云烟,淋漓快目。”
相传黄庭坚年少时曾游历伊洛之间,遍览杨凝式题于庙宇中的书作,多有参悟,还写了首诗以志仰慕:“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样一笔间杂行草,被称之为“雨夹雪”的书体,与吴道子的画并称为“洛中二绝”,后世无数人对其追随膜拜,却都少了那份幽约怨愤的难言心境,也少了那种有意无意间营造的万千气象,真像在烂柯山中看神仙下了局棋,此后再难觅仙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