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当首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把艺术品搬到展厅内,像冰箱一样展示时,引起了那个时代热烈的讨论。它的成功势如破竹:短短时间内,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品展览盛事。
在第40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首先映入参观者眼帘的是瑞士艺术家Valentin Carron的作品:一个12米高的木制十字架。
用沥青涂抹的黑色,是为了纪念经济危机造成的艺术市场繁荣的尾声。这也是为了给今年到巴塞尔艺术圣地朝拜的61,000名参观者留念。
今年苏黎世著名的Bruno Bischofberger画廊为第40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奉献的价值8000万瑞郎的作品没有找到买主,这是不是意味着艺术品市场的转折?就像美国的艺术家所说:“最好的艺术就是艺术的买卖”。
当其他艺术展不得不放弃一些活动,伦敦、纽约的一些画廊空空如也的时候,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还在有意识地对抗着市场的不景气。
瑞士著名画廊Hauser & Wirth的Anna Helwing对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充满信心:“Art Basel是所有展会之母,如果有展会幸存的话,那么就是它”。
“向所有人开放”
对收藏家和艺术品爱好者来说,拜访这个世界上最大最盛大的博览会是必须的;而对画廊来说,能够参加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是一种荣誉。今年共有1100家画廊申请了第40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展位,这可能是创纪录的,而其中只有308家如愿以偿。
这和成立之初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是多么的不同。1970年,当它被艺术品商人Trudl Bruckner、Balz Hilt和Ernst Beyeler组建时,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是为了对抗科隆艺术品市场成立起来的。那时巴塞尔希望举办一个开放式的展会,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副主席Annette Schönholzer对swissinfo.ch说。
1967年成立的科隆艺术品市场(现更名为Art Cologne)可以说是世界上首个艺术品展览会,但参展的几乎都是德语画廊。与科隆不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一开始就面向国际。
与科隆艺术品市场“卡特尔式”(引自《Die Zeit》)的封闭风格正相反,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是一种民主的模式。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成功引起了科隆组织者的极大反感,甚至呼吁抵制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尽管如此,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还是在1973年超过了科隆艺术品市场,并从此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品博览会。
消费和投机
把博物馆和画廊的艺术品搬到展览大厅,像缝纫机、家具、葡萄酒一样卖掉,这种方式在当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画廊终于收起了它多愁善感、为艺术服务的理想主义形象,第一次露出了商业野心,”在艺术博览会成立伊始,德语电视台这样评论道。“从来都没有这么清楚明了,艺术也是一种商品,一种消费品。它很快发展成大众产品,这种趋势无从阻止。
把博览会定位为聚会场所和销售平台的理念很快在艺术界流行起来:如今世界上有600多场展览主要为画廊和收藏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