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逢挺先生,字静轩,1931年生于河南省获嘉县。
郭逢挺先生是中国花鸟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河南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郑州雕塑研究会会员,郑州市职工文联雕塑协会会长,工艺美术师。
郭逢挺先生早在50年代即从事美术宣传工作,紧密配合当时的形势,就创作了以抗美援朝为中心内容的版画作品,并发表在当时报纸上。之后调到郑州市人民公园任美工,从事美术普及和园林美化工作,并且建起了园林雕塑工作室。人民公园的面貌为之大变,为这一个游览憩息的公共场所做出了贡献。
在此期间,郭逢挺先生笔耕不辍,勤奋创作,探索实践,推陈出新,既继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又形成自己简约多变奇特俏丽的风格,加之良好的环境和广交画友、切磋技艺,长足进步。先后到黄山、太行山等名山大川写生采风,与大自然密切接触,以造化为师,积累了大量素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画作品。他创作的国画《黄山》被人民大会堂采用,国画《绿城早晨》被郑州市市政府大厅所用。《春烟》获省美展一等奖。国画《惜春》获郑州军民共建银奖。这期间他又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书法作品《无军不安》获郑州军民共建银奖。
郭逢挺先生在艺术道路上,不仅绘画造诣极深,而且在雕塑方面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
1967年在郑州市委的指示,文化局园林局关怀下,率先复制了大型泥塑《收租院》。当时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他带领大家到四川去考察和参观泥塑《收租院》作品,和四川的艺术家和创作人员进行广泛的交流,听取他们的宝贵经验。回到郑州后,就开始复制工作。郭逢挺先生在这一项浩瀚的艰巨工作中,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再创作。泥塑《收租院》复制完成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展出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数达十万多人。
在此之后,1968年郭逢挺先生又组织郑州市的部分美术工作者到密县,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创作了大型泥塑《密县煤矿斗争史》展览,他带领大家深入到矿工中间,听取矿工们的斗争故事和了解矿工们真实生活,下矿井体验矿工们的生产活动,和矿工们的生活学习在一起,获取了大量的素材,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矿工艺术形象。再现了当年矿工的斗争场面,参观的老矿工们看到塑造的形象,止不住热泪盈框。《密县煤矿斗争史》展览大获成功,受到煤矿领导的赞赏,对提高煤矿的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生产指标日益创新。大家对这种形式非常拥护,受到市委、市政府、煤矿党委的充分肯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984年初,郭逢挺先生接到市政府通知,为迎接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在郑州召开,要求在金水河岸树起几组雕塑。就这样,在人民公园的简陋的办公室内,他和杨同普同志创作了大型室外景观雕塑《长颈鹿和蘑菇》雕塑,圆满地完成了市政府交给的光荣任务,在金水河岸又留下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美化市容市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郭逢挺先生艺术实践纪实
1966年8月份,我被调到河南省博物馆展览会的筹备会上。有一天,来了一位身着深蓝色中山装,穿着皮鞋,风度翩翩的中年人。他说:“我也是被调来搞展览的,我是人民公园搞设计的。”当时展览是筹备阶段,我说:“过来坐吧,大家都是来作 这一工作的。”从此以后我就认识了郭逢挺先生。知道郭逢挺先生在人民公园搞专业绘画、雕塑十四年之久。郭逢挺先生当时绘画已渐成熟,我是搞工艺美术工作的,所以我经常到他那里去学习和探讨艺术方面的知识。总之,一有空闲时间,就去看他画画、写字、搞雕塑、做盆景。说起来也算是趣味相投,在交往中,我从郭逢挺先生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我很佩服他的学识、人品和他坚忍不拔的精神,他的绘画、雕塑、书法在当时郑州的美术工作者中,享有一定的声誉。
1967年在郭逢挺先生倡导下,在人民公园领导的支持下,组织全市的美术工作者,再创作了《泥塑收租院》。通过郭逢挺先生、张绍文、李智、崔子剑、张世敏、申鸿欣、杨同普、牛宝林、高云霄、张万一、冯小让、杨少华夜以继日,不怕苦、不怕累的紧张工作,泥稿一改再改,反复推敲,对人物造型的掌握,严格把关,体现出泥塑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在创作过程中,郭逢挺先生身体力行,工作踏实,劝别人休息,可他本人却很少休息,他既做领导的工作,又是后勤,整个创作班子,他啥工作都起带头作用,而且一有时间,就和大家探讨艺术的真谛。他做的雕塑从来不马虎,每个人物艺术形象逼真,达到了原作的水平。
当时搞《泥塑收租院》正值隆冬,当时既无补助,又无奖金,每天工作到深夜,郭逢挺先生看在眼里,心疼的很。心地善良的郭逢挺先生自己拿钱买了一些羊肚,放在水桶里在火上煮,让大家趁热吃。这样同志们在干完工作后半夜回家,每个人心里都是暖洋洋的,打心眼里佩服郭逢挺先生。泥塑《收租院》共一百三十四个人物,和真人大小一样。一开馆,受到各界的好评,有解说、有灯光、有文字、有说明,来参观者成千上万,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教育。当时中小学生把《收租院》当作革命教育的阵地。
1968年,密县矿务局领导张兆都来郑开会,把搞煤矿斗争巨匠,史的想法向时任市委书记的张志彬作了汇报,只是愁没有人员。当时张志彬书记说,你去人民公园找郭逢挺同志,他会给你办好这件事的。于是艰苦的工作又压在郭逢挺先生身上,几乎是泥塑《收租院》原班人马,又集合在密县,开始了新的创作任务。
由于郭逢挺同志领导的创作班子的细致的工作,展览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矿工们看一个栩栩如生的作品,感动了每一个矿工, 尤其是当年的老矿工,止不住失声痛哭,泣不成声。看哪,头上缠着鳖灯,往洞内拉煤的真像您呀,正在往巷道上爬着,《密县煤矿斗争雕塑展览》又一次获得了矿党委、密县县委和煤矿工人的好评。
1971年底,市里为了迎接二七大罢工纪念日,又抽调了郭逢挺去搞大型雕塑展览。时间紧迫,任务重,和好的泥冻成冰块,拿到火上烤化,再去上泥。为了使作品更有艺术性,郭逢挺同志提出召开参加二七大罢工的工人座谈会,听从当年铁路工人如何开展斗争。参加座谈会的有火车司机、司炉工、搬运工、修理厂的工人、机械手等。当时的斗争场面又展现在了艺术家的面前。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展览会如期举办,郑州市很多铁路工人都 来参观,人如潮涌,艺术家的劳动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铁路工的心,成为二七纪念塔下一首歌颂铁路工人斗争史的赞歌。
回忆郭逢挺同志为艺术而奋斗一生的事迹,很多时候他结合当前的形势,创作了很多雕塑作品,如《历代农民反封建》泥塑、《样板戏小舞台》、《东郭先生》、《指挥明灯》、《欧阳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郭逢挺先生、李智、崔子剑、张世民在平顶山滨河公园创作的《三鲤喷泉》、《四童戏水》获得了全国城市环保雕塑铜奖。开幕式那天,整个平顶山沸腾起来了,来参观的人们很多,盛况空前,又一次给平顶山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案。
纵观郭逢挺先生一生的艺术道路,正如先秦一位大哲人所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而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而就其深。他不是师出名门,名人指点;不是毕业名校,功底深厚;不是家 学渊源,子承父业;不是游学欧美,中西合璧,然而他何以在艺术上能成就其高,他在修养上就其深,而就是他天资聪慧、灵感和悟性,坚忍不拔的毅力加上百折不挠的精神。以造化为师,其良师也,以同道为友,其益友也。天时有之,人和有之,何愁事业不成功也。他在艺术道路上一步步攀登,逐步完美,以臻成熟而达到炉火纯青,这样经过十余年的笔耕不辍,使他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美术工作者到一个书画名人、艺术大家的巨变和升华。其作品彰显出高雅灵秀之气、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不论大幅巨制或是小帧小品均是如此,他为人处世真诚厚道、克勤克俭、朴实无华、和蔼可亲、言必行之、诚恳待人、严于律己,他尊敬长辈、事母事父、至亲至孝是为孝子;他爱护子女,教育有方,善说善导,是为慈父;忠贞爱情,互敬互爱,夫妻和睦,相濡以沫,胜似梁孟,是为模范丈夫,如此几乎完美之人他不是大师、巨匠,被誉为德艺双馨应是之无愧的,当时头顶上没有一样相应闪光的光环,更没有稍微显要的一官半职,这和他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淡泊名利、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风亮节可贵的品德有着很大的关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上帝不假岁月,苍天不赐阳寿,由于他长期孜孜不倦的工作劳动,探索创作,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长期以往,积劳成疾,久治不愈,竟于1993年十月驾鹤西去,与世长辞,呜呼,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我们出版这本集子,就是纪念郭逢挺先生,学习他的创作精神和对艺术追求的认真态度,缅怀他的人格魅力和处世态度,以激励我们更加自觉的为艺术而努力奋斗,将他未竞的艺术事业永远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郭逢挺艺术人生编辑委员会 杨同普执笔)
来源: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