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画展是在盛世画坛中的一个盛事。
泰斗生辉,传承人在,精英荟萃。这里清晰地描绘出中国工笔花鸟画在建国以来代代相传的发展轨迹和繁荣历程。同时,可以看出以陈之佛、谢稚柳、陈佩秋为龙头,以刘菊清、章培筠承上启下,以江宏伟、徐乐乐、陈履生、喻慧等等为代表的当代精英三代工笔人一脉传承、不断创新的群体面貌。
这次画展有三个特点:
一是纵向脉络清晰。参展的有88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的陈佩秋老先生;有传承学者83岁的刘菊清教授和78岁的章培筠教授,以及十几位年龄均在50岁上下的学生们。
二是画家所处的地域广泛,江南特色突出,囊括江、浙、沪、苏、锡、常各地的画家和北京代表,是根植于江南沃土上的、我国工笔花鸟画的一支生力军。
三是意义深远。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枝奇葩,但在建国后的半个世纪里,它经历了艰苦的历程和曲折的道路。江南这支群体包括没有参展的众多大师、名家,虽有不同的经历,但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要想在继承和发展的道路多有建树,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为奠基石。因此,对这个群体中个人的感受和理性思考给予总结与挖掘,对于我国工笔花鸟画事业的推进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投身于此的代代青年更具指导意义。
四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本功的训练方法。在继承传统的实践中,刘菊清老师有三点体会:一是要大量临摹古代的优秀作品,汲取精髓;二是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古典文学的底蕴;三是要到大自然中对鲜活的花草鸟虫写生。她说:“底子有多厚,天地有多宽”。陈佩秋大师也认为“厚度决定高度”。除了上述三点,她还强调把西洋油画的技法及色彩、光线的运用融进了工笔花鸟画的绘画中。
参加本次画展的第三代学生都已进入“知天命”的年龄。他们已经成为培养我国工笔花鸟画后继者的栋梁,他们的学生多达成百上千,繁荣着我国工笔花鸟画领域的春天。
本次画展将给我们带来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的享受,想必会让我们对未来又添更多的信心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