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南二里头遗址、安徽禹会村遗址、河南时庄遗址、余庄遗址、黄山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发现。
会议聚焦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重要考古发现。“从文明进程来看,夏王朝是中国第一王朝。从夏代开始,中国历史进入王国文明。从整个民族发展历史上,这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说。
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新发现宫殿区南、北两侧道路自宫西路向西延伸400余米,在宫西路以西新发现一条南北向的道路,道路两侧有墙垣。新发现的道路和墙垣将二里头遗址划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多个网格内均曾发现不同等级的建筑基址和墓葬,显示出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结构布局,为研究二里头遗址城市规划、社会分层、礼仪制度等提供重要资料。
规模超18万平方米的城址
《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夏本纪》记录了大禹的自述“予辛壬娶涂山,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在今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发现并确认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年代距今4400年-4100年,整体规模超过18万平方米。现存东、北两段城墙,长300米-600米。城墙均堆筑而成,仅存城墙基础,宽18米-25米,城墙内外分别挖有壕沟。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是迄今考古发现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是江淮地区文明化进程的重要实物资料。
一处夏代早期粮仓仓城
河南周口时庄遗址发现一处粮仓仓城,年代距今4000年-3700年,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代早期。城址坐落在人工垫筑台地上,外围发现两周夯土围墙,外围墙圈围面积1243平方米。城址中心发现一座连间房屋,房屋周围散布28座仓储建筑遗迹,堆积中检测出粟、黍类作物的颖壳,推测应为粮仓。时庄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粮仓仓城,布局清晰,功能明确,对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等具有重要价值。
河南境内随葬器物数量最丰富的龙山文化墓葬
河南平顶山余庄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龙山时期聚落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发现墓葬、房址、窖穴等各类遗迹50余处,其中龙山文化M10是迄今河南境内已发现的随葬器物数量最丰富、等级规格最高、礼制色彩最明确的龙山文化墓葬,为研究龙山时期中原地区的礼制起源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中原地区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新的资料。
大型玉石器生产“基地”性质的聚落遗址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晚期大型“前坊后居木骨泥墙式”建筑3座、工棚式建筑2座,屈家岭文化中小型玉石器作坊址7座、大型夯基1座、墓葬82座、祭祀坑2座、瓮棺葬73座,出土大量玉石器制作工具、玉石料残次品、陶器、骨器等遗物,均与玉石器制作密切相关,推测黄山遗址应为仰韶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时期大型玉石器生产“基地”性质的聚落遗址,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区域社会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材料。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关注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关键领域。据介绍,此次通报的五项重要发现,将有力推动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整体框架下,围绕夏文化与夏代史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等重大历史问题,加强统筹部署,持续推动有关地区文物部门、科研机构集中力量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