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艺术网讯:5月14日下午,“文正艺术馆开馆暨沈子丞书画作品展”在苏州大学文正学院隆重举行。开幕式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袁昌兵主持,文正学院院长吴昌政宣读文正学院关于设立文正艺术馆和聘请文正艺术馆顾问的通知。已94岁高龄的江苏省文史馆馆员、苏州市美协名誉主席、著名书画家张继馨先生和原苏州大学校长、苏州高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秀林先生为文正艺术馆揭幕。张继馨先生和文正学院党委书记仲宏分别致辞。文正学院仲宏书记、吴昌政院长分别向张继馨、李超德、竺南湖、朱浩云四位颁发文正艺术馆顾问聘书。著名书画评论家朱浩云先生介绍了沈子丞先生的生平及书画艺术。沈子丞女儿沈乃吉女士出席本次开幕仪式并发表讲话,她希望文正学院学生能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只要不断创新就一定会“青出于蓝胜于蓝”。200余位来自各地的嘉宾和沈子丞先生的“粉丝”参加了开幕式。
据本次活动策展人、著名书画收藏家竺南湖先生介绍:今年是沈子丞先生诞辰115周年,苏大文正艺术馆里展出了沈子丞先生山水、人物、花卉作品真迹70余幅作品,包括立轴、册页、手卷、成扇等等,其中不少沈老的代表作,也是首次在苏州亮相。为此,本次展览吸引了不少书画名家、艺术爱好者及学院师生慕名前来观看。
沈子丞先生简介
沈子丞(1904—1996年)是民国时期从中华书局走出的一代俊杰、海派书画大家。1904年出生浙江嘉兴。他出道很早,1920年17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华书局。在中华书局的30多年里,他勤奋好学,自学成才,异军突起。1925年他的3件作品参加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蜜蜂画社举办的画展,作品全部售出,并赢得“新出土”雅号。1929年沈子丞有2件作品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美展,前辈何香凝看后在《新闻报》上发文点赞。1932年编著一套6册中学美术教材,1933年出版《沈子丞集古人物画稿》,海派大佬王一亭、郑午昌分别题签,同年,《雾》被柏林博物馆以100马克收购珍藏。1934年沈子丞担任了编辑所图画部主任。之后,沈子丞在中华书局大展宏图,在诗文、书法、绘画、画理、美术教育、围棋、动漫、出版等多个领域成就斐然,1947年他的照片、生平介绍、作品被收入民国唯一《美术年鉴》。
1958年,他与吴湖帆、贺天健、陆俨少、唐云、张大壮等同为上海中国画院第一批画师。令人遗憾的是沈老在反右和文革中,多次遭到了“莫须有”的打击,以后,沈子丞长期客居苏州,并在上海销声匿迹。平反以后,已近暮年,耳聋眼花,发白齿凋,自称“是一个无用的老废物”。1996年在苏州病逝,享年93岁。
沈子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面手,擅长诗文、人物、山水、花卉、书法、画理、鉴赏、棋艺、卡通等。尤其是他的绘画不以生硬霸悍为目标,而是遵循中国写意画棉里藏针的准则,自辟蹊径,别开生面。他的人物师法郭清狂、陈洪绶、华新罗,用笔凝练、神态生动、古朴可爱,一扫明清人物画中的匠气,同时他的人物画没有丝毫霸气,而且具有醇厚古雅的格调;山水取法石涛,苍浑不拘一格,偶作写意花卉蔬果,也颇为精彩;沈老的书法也是独具面目,他取法钟繇,所书法势在隶楷之间,浑厚古朴、浓淡相间、外婉内遒、棉里藏针,常用卧笔、笔互用,尤其充分运用笔根横刷,使其所书毛中见润,颇为耐看。有评论家认为,沈老是画如其人、字如其人,文气逼人。
沈子丞先生年表
1904年生于浙江省嘉兴县,名德坚,字子丞。亦作之淳。号淳然居士、听蛙翁,室名“离垢居” “壶芦庵” “听蛙馆 ” 。1923年得识前辈郑午昌,切磋砥砺,获益良多;诗词从张献之学习。
1925年《踏青图》《桃源送别图》《醉僧图》参加“蜜蜂画社”画展,作品全部售出,并赢得“新出土”(以喻一棵破土而出的新芽)之名。
1929年《簪花仕女图》《对弈图》参加第一次全国美展,前辈何香凝女士看后在报上刊文赞《簪花仕女图》;《对弈图》刊于《美展》特刊。同年,《无量佛寿》入选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绘画展。
1930年经郑午昌介绍,加入蜜蜂画社,与王一亭、马公愚、张大千等人交往、办展。
1932年7月沈子丞编著美术教材课本《亚细亚图画教材》(1—6册),由亚细亚书局出版,并成为民国时期最为重要的初中美术教材之一。
1933年《雾》《梅花》两件作品在德国画展中展出,其中《雾》被柏林博物馆以100马克收购,为馆藏珍品。是年,《沈子丞集古人物画稿》由广益书局出版,王一亭、郑午昌分别题签。
1934年担任中华书局编辑所图画部主任。之后,由沈子丞编著出版了《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古今围棋名局汇选》《活动卡通画法》等一批美术、围棋、卡通等图书,其中不少图书一版再版,至今影响甚大。还为《苏曼殊遗著》等书籍设计封面及题签。
1940年结识大藏家庞莱臣,尽观秘藏名迹,并每每借画回家,心追手摹,眼界大开。
1945年参加东南书画社,与马公愚、白蕉、唐云、钱瘦铁、来楚生等人交流书画。
1947年沈的个人照片、生平介绍、作品被收入民国唯一出版的《美术年鉴》。同年,负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中华书局拍摄科教片《人与双手》。
1952年离开中华书局,任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
1953年创作《分得了农具》,参加全国国画展。
1954年创作《群雄大战黄天荡》长卷,该作品高0.54米,长10米,刻画了苏州农民战天斗地、改造河山的壮丽场面,画中人物达1998人,现藏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1957年错划为“右派” ,被迫辞去一大纪念馆职务。
1958年初调入上海中国画院,与白蕉在画院图书馆工作,年末被迫辞职,流寓苏州。
1959年在苏州文化美术工艺厂担任设计工作。
1962年为苏州吴门画院的画家“十老”之一(指:沈子丞、吴似兰、董吟岵、殷梓湘、曹逸如、朱守一、吴允、崔护、钱香岩、张继馨为“吴门十老”)。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沈子丞被莫须有之罪受到打击和批判,并再遭失业。
1971年初沈老为谋生计,应苏州高伯喻之邀,筹建苏北东台工艺美术厂,并主持设计工作。期间,沈因与刺绣艺人联合创作青丝绣《清明上河图》受到业内高度评价 ,沈子丞和高伯瑜由此被工艺业誉为“现代青丝绣之父”。之后,在70年代中期,年逾古稀的沈子丞遍游黄山、泰山、洛阳、华山、西安、成都、重庆,并经三峡至庐山,创作了大量写生稿。
1978年受聘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顾问。
1979年彻底平反,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恢复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职务。
1980年经黄苗子向文化部推荐,赴北京中国画研究会进行创作,历时三月。
1983年《朵云》连载沈子丞《壶庐庵谈画琐谈》18篇文章,广受好评。
1985年上海中国画院举办“沈子丞书画观摩会”,后由上海文史馆主办“沈子丞书画展览会”。是年,苏州政协、民盟、文联、工艺公司联合举办了《沈子丞书画展》。
1987年香港集古斋主办《沈子丞作品展览》。
1992年2度赴新加坡举办画展,大受欢迎,200幅作品销售一空。
1996年6月5日病逝于苏州,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