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公历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是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于1946年。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通过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把全球所有博物馆联系在一起。截止2018年5月18日,已有来自15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万家博物馆参加了国际博物馆日的庆祝活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都有不同是活动主题。如1992年主题是“博物馆与环境”,2001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建设社区”,2005年主题是“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2009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2016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等等。
中国于1983年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随后每年均组织纪念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中国博物馆界高度重视国际博物馆日,视为向公众宣传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契机,希望借此增进公众对博物馆的理解与认同。国家文物局于1998年开始部署各地开展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内容涵盖博物馆事业的方方面面,并借此契机开展各类相关活动。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国的普及,近年来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越来越借助新媒体技术扩大宣传面,如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中国博协微信公众号开通。从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开启了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的方式,为搭建公众与博物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8年,已有重庆、广州、沈阳、南宁、济南、南京、石家庄、呼和浩特、北京、上海等10座城市举办过10届各有特色的中国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
中国通过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整合国家资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模式。同时,主场城市活动还要结合当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和本地特点而有所侧重,以凸显鲜明个性。如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场城市为南京,主会场南京博物院举办的“芳菲流年——中国百年旗袍展”充分展现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而其举办的另两场展览“博物馆藏品搭建沟通的桥梁”和“双城记——南京与爱丁堡古城保护成果展”则契合了当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
2019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确立的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场城市是湖南长沙,活动总体上呼应国际博物馆协会已确定的年度主题“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该主题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还应致力于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互联互通、包容互鉴。对于这个主题,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可以这样理解:“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文化中枢,所以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可以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来理解。一个是从时间的维度上来说,它是我们理解过去、反思当下、启迪未来的概念;一个是从空间维度来说,博物馆是勾通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的桥梁。”主会场活动将围绕博物馆职能和角色,突出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定位,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博物馆界认为,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应致力于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互联互通、包容互鉴。新时代的中国博物馆,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博物馆界普遍赞赏2019年度主题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为主会场活动,由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22家文博单位举办的“根魂——中华文明物语”特别展览。“中华文明物语”特别展览在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精心遴选出包括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神人兽面纹玉琮”、战国时期的“曾侯乙铜鉴缶”等在内的30件(套)标杆性文物作为物证,让参观者体验中国文明的历史变迁。它从一个文物(说)开来,把一个阶段的相关历史作了阐释,实际上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一个缩影。湖南省博物馆的“激逸响于湘江兮——潇湘古琴文化展”“瓷之画——从长沙窑到醴陵窑”“画吾自画——馆藏齐白石绘画作品展” 三大专题展览也同时展出。此外,将召开“博物馆·文化中枢”高峰论坛;还会由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经视联合推出“博物馆之夜”活动。同时,长沙市区的各博物馆,5月18日前后将举办文化沙龙、文物鉴定等特色活动,国际博物馆日当晚向公众预约免费开放,以满足观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除主场城市的湖南省博物馆之外,全国各地博物馆也在5月18日前后组织开展了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高峰论坛等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为社会奉献一场精彩纷呈文化盛宴。全方位集中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例如,故宫博物院组织开展了大型艺术创作、百人篆刻、版画制作体验、古建科技保护教育等七个主题的活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对外展出《铁的新四军——新四军抗战历史专题展》;河南博物院推出“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汉字——中国文字展”等多个展览,同时开展了华夏古乐展演、历史教室等多项公益活动,以增进公众对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理解和认同。
与此同时,北京市在国际博物馆日将有93家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其中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等。参观者除了可以实地探访,还可通过线上平台“云逛”博物馆。上海有震旦博物馆、玻璃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等126家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向公众免费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博物馆热”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新时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深入推进,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博物馆数量从1978年的349家增长到2018 的5354家,2018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2.6万个,教育活动近26万次,观众达11.26亿人次。博物馆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持续显现,已经成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全球博物馆共同体的节日,国际博物馆日必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人民对博物馆的认同和理解,推动中国未来形成独特的博物馆传统。
作者周保平: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文博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