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作为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重要活动之一,以“数字海丝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为主题的数字海丝分论坛举办。在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发表题为“把握时代脉搏 促进质量发展 共创文物事业新美好、新未来”的致辞。关强表示,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大地上灿若星辰的文物资源不仅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构筑时代创新动能,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超级IP”。他还介绍了国家文物局推进“文物+科技”融合发展的成就和做法,并呼吁各行业各共同参与构建数字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国家文物局多举措推进“文物+科技”融合发展
关强表示,文物连接过去,赋能未来。数字时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各个行业掀起“数字蝶变”,国家文物局紧握时代发展规律,积极推进“文物+科技”的融合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文物的持久生命力,焕发时代新光,融入时代发展。
一是顺应时代发展规律,构建文物资源大数据库。数字时代谁掌握“大数据”,一定意义上就掌握着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目前,中国拥有博物馆超过5100家,拥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国有可移动文物总数超过1亿件(套),还有巨量民间收藏文物。关强表示,近年来,国家文物局部署开展“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查、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推进建立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和数据库、全国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形成全国文物信息资源数据库。海量文物大数据越来越成为文物保护利用、文化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潜力无限,能量可观。
二是把握科技变革规律,创新文物价值传播体系。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迭代更新,催生着“泛传播时代”的到来,文物资源搭乘数字技术的快车广泛弘扬,赋予了传播文明的厚度、文化的温度。关强透露,目前我们正着力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实施中华文明全媒体传播计划,推动文博机构广泛运用人工智能、沉浸式展览、VR、AR、虚拟漫游、智慧导览等新技术,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等多渠道,促进“人+物+应用+管理”的多端融合,构筑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先后推出“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赢在博物馆”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广泛弘扬文物蕴藏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多渠道传播文物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文物滋养社会、以文化人的功能作用。
三是适应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文物事业的跨界发展。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打破着行业边界,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国家文物局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为抓手,引导示范基地建设,推广示范项目,与腾讯、百度、网易、中国移动等企业战略合作,推动文物资源、品牌资源授权使用,促进文物与旅游、教育、文创、影视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文物+旅游”、“文物+教育”、“文物+创意”等新兴产业模式,形成“腾讯×故宫”、“腾讯×敦煌”等文化品牌,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跨界融合发展新兴业态。
四是呼应需求变化规律,促进文物IP融入人民生活。关强表示,当前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期待包含着高品质的文化需求。把“文物”带回家、逛博物馆成新风俗、文博研学游火热等背后无不折射出人民群众强劲的文化需求;以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博物馆面向社会提供的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持续走红,“故宫社区”、“敦煌数字供养人”等为代表的线上参与项目引发数万网民参与,无不显示出文物的强大吸引力。大量满足人民需求,符合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体验活动的不断呈现,吸引了大批“文物粉丝”,培育了大众“文物情怀”,使走近文物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生活方式,使文物“活起来”成为引领时代风尚、构筑时代美学、满足美好生活的新动能。
关强说:“数字中国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国家文物局将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坚持守正创新,锐意攻坚克难,持续推进‘文物+科技’的深度融合,持久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促进文物事业的创新性发展,高质量发展。 ”
一是破除束缚壁垒。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为政策“松绑”,有序开放文物资源数据,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活力。
二是营造有序环境。创立“文物+科技”、文物与各行业融合发展的制度规则,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有效监管引导体系,积极促进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充分推动新技术、新工具、新装备的引入、研发与应用、示范,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大力加强技术攻关,深入研发切合文物行业需求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着力挖掘文物动能潜能,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增长点。
四是构建激励机制。完善文化创意、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的收益分配机制,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创业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的格局。
呼吁各行各业共同参与构建数字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关强表示,目前,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剧烈变化迅速蔓延至各个行业,各行各业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文物行业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众多行业融合成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行业共同体”。构建数字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共同参与,为此,关强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广泛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与文物领域的融合发展,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出更加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
二是坚持文化定位。大力发展数字人文,构建文物知识图谱,发挥文博机构主体作用,支持文博单位联合高校、企业、社科研究等机构,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研究文物的深厚蕴含,把文物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人文品质和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引导社会基于文物价值开展创新创造,将其融入、延伸至文化产品和服务,以博大精深文物价值赋能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共建共享。加强行业合作,促进“品牌+品牌”的联手,着力打通文物资源信息互联互通的渠道,共建文化创新、创意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人才共享,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共同采取合作行动,形成规划衔接、发展融合、利益共享的局面,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四是坚持品质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文物数字化、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体验活动的标准体系,促进文物资源授权、品牌授权,促进文化品牌引领,推出高品质的文物IP精品,通过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将文物事业创新性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上,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文物“活起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使人民群众在持续的文化滋养中,在持久的格物致知中,在充分的美之熏陶中,更好的认识中华文明的价值,共同守护文物瑰宝,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关强最后表示,他相信在大家的携手努力,凝聚共识,务实合作之下,文物事业的未来会更加辉煌,我们愿继续与大家并肩同行,共创文物事业的新美好、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