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中的古都北京,又盛传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征集到北宋张先《十咏图》卷的热门话题,这无疑是文物界的一个重大发现,也充分显示出国家文物部门设立艺术品拍卖公司的重要性及其优势和实力。
张先《十咏图》为高52厘米、长178厘米的高头大卷,加上乾隆御题“诵芬写妙”125厘米长的引首和宋、元陈直斋、颜尧焕、鲜于枢、高昌脱脱木儿四家304厘米长跋,通长651厘米。所绘内容为山水、人物、楼台亭榭、扁舟行旅等。钤印有宋相贾似道印3方,明洪武内府典礼稽查司印1方,清乾隆“敬天勤民”、“天地为师”等印17方,清“嘉庆御览之宝”印1方,清“宣统御览之宝”等印3方。在宋·周密《齐东野语》、元·赵孟《松雪斋集》、清·乾隆《石渠宝笈》、清·阮元《石渠随笔》,以及今人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和杨仁恺《国宝沉浮录·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都有详细著录。
张先《十咏图》手卷
张先《十咏图》及宋代著名诗人画家张先,取其父张维所作自爱诗《吴兴太守马太卿会六老于南园》、《庭鹤》、《玉蝴蝶花》、《孤帆》、《宿清江小舍》、《闻砧》、《宿后陈庄》、《送丁秀才赴举》、《贫女》十首之意所绘。宋代文学气息浓厚的文人画虽已形成,但多为一幅画一首诗或一首诗中一两句诗意而绘,而一画综取十首诗意,十首诗意贯通在一画之中,整个构图又协调一致实为罕见。这十首诗有七言诗九首,五言诗一首,有的描写士大夫生活聚会,有的描写乡间贫家农女劳作情思,也有清丽闲雅的写景抒情,诗画相配,相得益彰,充分表现了北宋结束了五代封建割据混乱局面而归统一,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景象。吴兴在太湖南滨,土沃水肥,人杰地灵,趋入太平极盛之世,在《吴兴太守马太卿会六老于南园》诗配画中将其盛况描绘无遗。太守马寻乃举《毛诗》学究,累判大理寺,以明法律著称,历知湖、抚、汝、襄、洪、宣、邓、滑八州,可谓学渊权重;邀来德高望重的郎简、范说、张维、刘余庆、周宁中、吴琰六老吟诗作赋,又请来安定先生胡瑗作序,真可谓是文坛盛会。画家用界画的绘画技巧,准确地描绘出北宋楼台殿阁的富丽堂皇和高大雄伟。太守端坐殿堂,六老礼服峨冠,有的吟诗作赋,有的倚亭遥望,侍从忙碌匆匆,穿梭楼榭之间。在这繁忙众人之中却有仙鹤玉立栏板之上,悠闲自得,一株玉蝴蝶花树枝繁叶茂花盛开,动静相间,真乃人间仙境。以殿堂为中心翘首远眺,江中孤帆船影乘风而去,平远山中又一清江小舍,烟霭之中归燕飞翔。楼台对岸半岛,传来乡间女子砧杵之声和后陈庄春犁吆牛。再远望,回溪断崖,岩岫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烟霭之间,盘桓小路之上,又有丁秀才骑马赴京赶考,几人恭送离别。画的另一端与楼台相对称的是作者用大斧劈皴法绘出的视之为近在眉睫举手可扪的突兀高峰,在这雄健坚实的高山之下,隐约几间草屋,不时又传出机杼之声,农家的贫女和城市只知描眉画眼的豪族闺秀形成鲜明对比。
张先《十咏图》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为我们研究宋代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学、书法、美术等都提供了新的课题和证据。此画自清宫中流佚近百年已被世人所遗忘。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凭借自己是国家唯一的文物部门拍卖公司的“铁招牌”和前两次拍卖会成功在民众中形成的可信赖形象,又经过深入细致宣传艺术品拍卖法规和当前党和国家的稳定政策,才解除了收藏者的重重思想顾虑,把几代人秘密珍藏的国宝提供给翰海公司,使这件深藏的国宝重见天日,放出光辉。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无疑对这件文物的保护立下了功绩,并引起了文物界的极大重视。大陆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启功、刘九庵、傅熹年等看后爱不释手,他们从绘画风格技法、主题内容、笔墨情趣、古建服饰、纸绢材料、诗词用字的历史避讳、题跋图章、历史考证等多角度全面论证,一致认为是北宋张先名画,世间孤品,国家重宝,从北宋至今近千年仍然保存如此完好,乃文物界一大幸事,国家一大幸事。专家们又由衷地缅怀起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经济极为困难时为拯救唐代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国宝,特别批给国家文物局外汇购买的感人事迹,一致决心疾声呼吁故宫博物院不惜重金购买。港、台的文物收藏家闻讯也纷至沓来,台湾艺术研究所所长石守谦先生专程到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鉴赏此画说,张先《十咏图》无疑是旷世绝伦的无价之宝,世间绝品,北京故宫和台湾故宫皆无收藏,并表示他要呼吁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博物馆和台湾收藏家届时参与。现在要求到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参观张先《十咏图》的人员络绎不绝,大陆一些企业集团也都纷纷表示,为了提高企业形象和保护国宝文物,一定参加翰海的竞拍会。而真正的鹿死谁手,则要看各家的经济实力和保护文物的决心。(本文经赵榆老师授权中国国家艺术网发布,摘录于文物出版社出版 赵榆著《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二十年》,原载《北京晚报》1995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