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简历
李恒,生于六十年代的长春市、 汉族。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文学学士学位。现任教于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生活于北京、长春。
作品分别发表在《艺术家》、《中国美术》、《装饰》、《美术报》、《吉林日报》等,并有部分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
消磨时间
用涂抹来消磨时间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保留在布面上、纸上、木材上、陶土上、金属上的痕迹,记载了我从今年到明年时间意义上存在的物证——时间被我消磨掉了。
其实涂抹本身没有任何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涂抹过程中流淌在布面上、纸面上的痕迹、肌理,混乱的、可识别的、不可识别的图象在不同光线状态下的幻影。有人称痕迹为作品,现代艺术,我厚着脸皮称涂抹在布面上的油彩痕迹是自己的油画作品,选了不同年代的多幅作品,印书成册和自己说说话,排解各种不尽我意的烦事。成册的好处是方便,自己翻看自己的涂抹痕迹,赏心于被消磨掉的时间,还活着。
其实大家都清楚人生下来后,就是在等待死去,在时间的钟摆下走向坟墓。可是,人这物种太聪慧了,太张狂了,太愿意交流了......聪慧者总想统治他人,张狂者总想嚎叫,交流者总想著书。
我喜欢和自己交流,和自己说话。痕迹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养心,养眼。做为生活方式,我将厚重的,大小尺寸不一的油彩痕迹印成册,清楚地翻看着我的时间日记,并用日记的方式感谢我的妻子、女儿、我的好友。
画画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用来排解孤寂,消磨时间的方法。
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是认识自我,认识生灵的修炼,将张狂放纵于天地之间,将灵性化于碑文。
李恒2010.3.27
《窗前的枯花》55-65cm 油彩 1996年
《大梨》65-70cm 油彩 2009年
新语境中与内心主题表现
——李恒的油画读后
作者 徐恩存
当代世界,带给人们的是十分复杂的感受与体验,虽然,每个人面对巨变世界的感受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发现,这不是已有的经验、理念所解释的世界,也不是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而且,我们所有的“感觉”都体现为一种陌生感。
其实,这是我们世界的现实,“无法言说”恰恰是一种常见的“言说”方式,当然,这种“言说”的特点是——情绪的、感觉的,甚至是一种极端的,因为,这一切都是内心表现的需要。
李恒在所谓的“消磨时间”中,创造了一批油画作品,反映的正是他的“心象”;也可以说,他近期的一批油画新作,都是他内心感受的表达,虽然尺幅不大,却都是一种内心图景的展示。作为当代画家,李恒油画作品的当代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当代文化语境开启了他的新视野,使他得以认识到——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艺术创作伟大而永恒的主题;以此为起点,李恒是以“让艺术回到本身”为审美理想的,所以,他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反思、颠覆和找寻,以及他日益确立的新出发点。
《风景》100-80cm 油彩 2013年
这就是,在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更复杂的人类精神的象征行为和情感表达形式,它与当代文化语境、精神需求等有着多样而广泛的联系,历史动机与因素则在作品的深层隐状。画家的人物、风景等作品,作为符号出现在画面中,实际上这是他个人在现实中的感受,也是个人的直接经验;而且,由于在当代语境中,画家很难找到一个个人与现实的平衡点,所以,他不得不用笔触、色彩,乃至夸张变形,甚至扭曲等表现手法,打碎了情境的合理性,并在消解了三维空间的逻辑关系之后,把时间因素剔除画外,进而强化空间因素,在近乎平面空间中展示符号关系及其意义,一切因而具有寓言与幻想的特点。
借鉴表现主义的手法,使作品的内心主题与情绪传达,更体现为荒诞的变形情境,使形式、语言等在淋漓尽致中,显现为一种心理感受与状态,因此,看得出画家更注重以自己的方式展现艺术本身的表现力,这是因为,当一切都依照艺术表现的需要展开时,内心感受和情绪作为动机,转化为艺术表现的基础,而依赖这样的基础,艺术表现才能达到这样尖锐,犀利的感觉。而艺术表现力的推进,反过来使内心感受和情绪得到强化,作品的总体效果就必然强烈。
《风景》80-100cm 油彩 2012年
当代绘画确实已经失去了单纯性,它那种含混地多元性因素似乎在铸造一种新品质的绘画。李恒的油画作品当属于这种新品质的绘画,在他尺幅不大的作品中,表现的都是当代人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无论是人物,静物,还是风景,都昭示了当代人与现实生活的内在丰富性;当代语境中的内心表现,一个重要特点是远离深度,以平面的人与物关系,来适应当代审美趣味,这同时也是某种个性化力量的宣誓。
显而易见的是,李恒的油画自觉认同了当代语境,他的作品在深层表现了价值秩序的位移与重构,其中的现代精神气质体现出一种现代意义的价值秩序的追求,改变了现实性绘画的表象遮蔽,而直指内心与特定情绪。
质言之,李恒的绘画走出了“经典的桎桔”,在想象与真实之间找到了艺术表现的契合点,在直觉方式中,参与了当代艺术家集体性“改写”功能的发挥,进而结晶为一种充满观念的新颖性、形式的随意性、结构语言的情绪化等特点,但是,它反映的正是我们时代特有的深刻的焦虑,即空间上错位,精神的挤压,以及所谓的“异时异地的虚妄概念”等的复杂关系,尽管如此,它体现了一种陌生化的绘画品质,并且紧贴当代人的内心感觉,这是难能可贵的。
2010.3.31于北京
李恒作品欣赏
《风景》80-100cm 油彩 2012年
《红宝书》38-59cm 油彩 2008年
《书》30-40cm 油彩 2013年
《电话机》50-60cm 油彩 2006年
《女子像》 50-60cm 油彩 2011年
《安分守己者像》60-73cm 油彩 2012年
《宝华像》30-40cm 油彩 2014年
《东方红》100-80cm 油彩 2007年
《红女》61-73cm 油彩1997年
《嫉妒心极强者像》60-73cm 油彩 2012年
《剪子》30-40cm 油彩 2014年
《街头》100-80cm 油彩 2007年
《姐妹俩》100-100cm 油彩 2000年
《酒瓶子》60-70cm 油彩 2012年
《邻居女孩》30-40cm 油彩 2014年
《女孩像》65-70cm 油彩 2010年
《人像》50-60cm 油彩 2012年
《人体》 65-70cm 油彩 2012年
《女人体》110-120cm 油彩 2009年
《人体》30-40cm 油彩 2013年
《人体》30-40cm 油彩 2013年
《人体》30-40cm 油彩 2014年
《人体》60-73cm 油彩 2011
《人体》60-90cm 油彩 2012年
《人像》30-40cm 油彩 2008年
《人像》30-40cm 油彩 2013年
《铁锅炖鱼》 65-65cm 油彩 2006年
《头像》30-40cm 油彩 2014年
《头像》50-60cm 油彩 2009年
《头像》50-60cm 油彩 2010年
《头像》50-60cm 油彩 2011年
《鱼工》61-120cm油彩2006年
《渔船》50-60cm油彩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