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近照
曹永,山东滕州人。别署凌云阁主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滕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古薛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书法作品入展国家级展览:
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中书协主办)
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 (中书协主办)
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大展 (中书协主办)
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中书协主办)
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展 (中书协主办)
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中书协主办)
全国第三届草书大展 (中书协主办)
曹永作品1
当我们品读到曹永的作品,明显的感觉他的传统功法扎实,从汉隶的碑刻《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或是简牍墨迹,再到章草,直到唐代大草——《自叙帖》,他都广为涉猎,勤于临习。从临摹的王羲之尺度中,能看出他的笔触丝丝入扣,甚至连章法都惟妙惟肖。这大概和他自幼习画密不可分,书法同样是一门造型艺术,他积累的的造型能力,赋予了他比一般书家更敏锐觉察能力和审美观感。
近年来,曹永的草书先后多次入展全国的书法展。尤其是他的大草,以二王为基调,一路从怀素《自叙帖》中走来,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平心而论,当代书坛写大草者,真正对《自叙帖》的笔法娴熟驾驭的屈指可数。——要么是对二王草书的生硬放大,要么是张旭、黄庭坚的连绵,或者说求得字法和墨法变换的明清风格,对《自叙帖》进行透彻研习和笔墨驾驭的书家为数寥寥。《自叙帖》之难,在于充分吸收了二王隽永清秀的格调后,对中锋笔法的提炼得更为简净和纯粹,对字法的的贯通和连绵更为科学,也更符合现代人们审美的习惯。在他大草书里,几乎通篇中锋用笔,宛如钢锥画沙、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疾风骤雨。近年可能是创作的需要,或者是年龄的增长,新近创作的大草《兰亭序》里,又吸纳了汉代张芝的《终年帖》、《冠军贴》的浩荡的行气,增添了行笔的连绵和含蓄,气韵更加通畅和内敛,笔法更多了一份从容和韧性。但是中锋行笔仍然是他追求的理想,中锋代表着一种技术水准,也传达出一种格调和品位。通过对《自叙帖》无数次的临习让他的线条更加内涵、潇洒。
大草的第二难在于笔法的勾连来构成的整行、整段乃至整篇的章法,这就需要熟练默写每个字的多种草法,并随行就势达到笔画行气的统一,这是对大草书家的最大考验,无现成经验可寻,只能根据段落和字的草法根据自己审美体验临时布局,其中既要避免行气断裂,更不能缠绕过多,庸俗无神。曹永擅长创作数百字的长卷,从《草书歌行》、《心经》等手卷的创作,则通过恰当的勾连和绞转笔法实现了气脉的贯通,线条自然流畅,但是同时能较好地处理两个字的独立关系——连而不黏,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可以说,在这个年纪能在大草上达到这样程度,是可喜可贺的。
曹永作品2
在和曹永的交流中,他谈及幼年是练习隶书的,其实这也是我认为的初学书法最适宜的书体。隶书苍茫、厚重。从书写的技巧来说,隶书只求整体气象不在乎微小的技巧,更适合初学者对毛笔的掌控,也有助于对汉字构成关系的总体把握,对理解汉字书法艺术的金石气息和稚拙之美。在这种早期汉字书写和绘画的熏陶中,他逐步加深了对书法艺术的认识。现在我们看到他的大字横幅或手卷的题头,也经常采用清雅而富有笔墨情趣隶书,则是在碑帖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早期隶书的童子功加上对草书的热爱,也让曹永对章草兴趣日渐浓厚,研究章草同时也丰富了他对汉字演变规律的认识,以及对草法渊源的探求。章草作为隶书向草书过度的一种书体,沿袭了隶书的中锋用笔,直到魏晋随着今草的书写技术的逐渐成熟,侧锋用笔技术才被广泛的应用起来。比如元代赵孟頫、明代宋克等人的章草创作就大量使用了侧锋用笔方法,而近代王蘧常则以中锋篆籀笔意作章草更显雄浑——侧锋易薄,中锋虽缺少灵动但气息古雅。因为章草虽笔法根据风格不同多变,但它有一套自己的严谨的草法规范,要在写正确的基础上,写出美感体现风韵,并非易事。故章草形态易学,神采难得,尤其是发挥隶书中锋用笔,写出古意的“草隶”意味的章草,这是近年书坛开发章草资源的新方向。从他创作的章草作品来看,认真研习简牍东汉墨迹居延汉简、武威医简,但汉隶意味更浓——笔画雄浑粗壮,连带沉着痛快,正印证了东汉崔瑗《草势》所云:“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副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望之若崎”。确切地说,他的章草取法属于更原生态的,融合了汉隶的浑厚肃穆,借鉴简牍墨迹草隶的勾连书写。虽与《平复帖》意趣相似,但是更厚重肃穆,更加接近隶书这个母体。如果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他的章草和大草一样,能站在传统的高度上折射出更耀眼的光芒。
曹永高古的取法和沉稳的用笔,就如同他作为山东汉子性情一样,沉稳内敛,厚积薄发。今天的积淀和勤奋,一定会成为他艺术之花绽放的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