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逝世距今已二十有一年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书画艺术价值愈加为后人所推崇,南京经典拍卖公司不辞辛劳,在全国范围内经过半年多艰苦搜寻,披沙淘金,征集到七十件先父书画精品。余展卷逐一观之,可谓件件精绝,先父风采神韵,顿现眼前。
先父林散之1898年出生在江苏省江浦县。8岁学艺,弱冠之年誉满乡里。32岁经张栗庵先生推荐,负笈海上投拜黄宾虹门下得宾老“五笔七墨”之秘。37岁时只身冒险跋涉一万八千余里,遍览名山大川,得自然造化之妙。解放后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六十年代初入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后任南京市书画院院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972年他以一幅《东方欲晓》草书条幅名震中日书坛。郭沫若给予高度评价。赵朴初题诗赞曰:“散翁当代称三绝,书法尤矜屋漏痕。老笔淋漓臻至善,每从实处见虚灵”, “雄笔映千古,巨川非一源。启功见到先父的书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于病中起身下榻,对作品脱帽三鞠躬,并说“林老写字如大鹏展翅”。亚明先生指出:“由于林散之的存在,才使我国书法保持了国际领先地位”。日本书坛泰斗青山杉雨见到先父以“后学”自居,并为先父恭敬题写:“草圣遗法在此翁”。 1991年江泽民主席到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视察,盛赞先父书法艺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并亲笔题写“林散之艺术馆”馆名。《中国书法》杂志将其评为“中国千年十大书法家”之一。
先父年少时初学楷体,由唐碑入手,从30岁起学行书,汲取米芾、王铎、黄宾虹等先贤精髓,博采众家之长,书风为之一变。60岁后专攻草书,师法“二王”、怀素、祝允明、王铎等人笔墨意韵,积力日久,始自成一格。
先父上世纪六十年代草书始成,所书不多,加之社会动荡,现多已散轶。这次上拍的自作诗《荆溪旧游》为六十年代草书代表作,书法用笔从怀素《自叙帖》中得来。从中可以见到先父的草书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貌,以二王为宗,怀素为体,行笔恣肆,呈逸宕之势,保留了较多的汉魏碑刻所蕴积的雄强劲健之风。另一件《黄庭坚论书》(出版于《林散之》<文物出版社>)亦为先父60年代草书精品,两件作品历经劫难而能品相完好保留至今,实为难得。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先父书法艺术的黄金时期。他“集千家米成一锅饭”,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化境,注重线条外放飘逸和内敛张力,气韵酣畅,达到上下贯通,前后呼应的审美效果。这一时期先父精力充沛,生活安定,书风稳健变化不大。
先父爱读毛主席诗,爱书毛主席诗,其中以书《卜算子·咏梅》一首最多。此次上拍的10幅先父草书《卜算子·咏梅》都堪称精品。作品用长锋羊毫,融合碑帖,水墨参差,刚柔相济,虚实多变,取意外之境,凭藉灵性淋漓尽致地创作而成,世间不可多得。
先父草书《东方欲晓》一举成名,这次上拍的3件《东方欲晓》可谓“远看有势,近看有质”,纵横超逸,颇具一种“得道成仙、出神入化”之书卷气息。人们从起伏跌宕,点化跳跃的满纸烟云中还可领略到如同音乐的节律美,诗文的抒情美和国画的虚实美。艺术水准出类拔萃,达到世所难及之境。
《太湖东山诗》为先父七十年代所书游太湖归来自作诗,草法有怀素遗意,运柔毫长锋遒健中寓婀娜之姿,诗书相辅,精彩绝伦,特耐品赏。
先父九十以后书法艺术臻于化境,平淡天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所书不多,且多已捐赠或藏于家中,此次上拍的先父92岁所书《阿弥陀佛》和《上善若水》两帧作品,可谓是其90岁后的代表作。线条凝重、沉静、枯涩,如作楷书,似春蚕吐丝,为世间不可多得之极品。
81岁所作绘画《罗江上游一角》颇得黄宾虹浑厚华滋之境。白云飞动,松涛声声,层峦叠嶂。房屋妙嵌于山林巨崖之间,数点小舟游于激流之中,通幅激情洋溢,诗情画意。他将书法中转折曲直,方圆勾勒,以及枯润浓淡、焦积、虚实等笔墨方法极为生动而又自然地运用到绘画创作中。烟云明灭,山光水色直扑眉宇、妙不可言。
南京经典拍卖公司此次推出的先父作品专场,可谓规模空前,余观经典拍卖公司对作品真伪把关严谨,每件作品都向我们家属征求意见,一丝不苟,余感念其工作之恒心和诚心,故撰文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