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逝世之后,他的原作真迹究竟能升值多少?对此,记者采访了成都资深收藏家方先生,他说:“仅以吴老的版画为例,两年前吴冠中的普通版画大概10万元左右,现在已经起码翻了一倍。吴老去世,他的所有作品肯定还要继续增长。”2007年底,四川美术家画廊举行了一次规模不小的吴冠中版画展,由于参展作品全是大师原作1:1比例的签名版,当时这些版画的价格也不算太贵,所以展览期间销售出去不少。成都收藏家方先生就是那时收了吴冠中的《交河故城》和《紫藤》版画,他说:“《交河故城》是吴老一生中最经典的画作,曾拍出4070万元的天价,而该作品的版画印了99张,当时在成都卖10万一张,现在已经涨到20万了。《紫藤》号称印了99张,但实际上只印了50张,所以稍贵,当时是12万,现在也有20多万了。”
融汇中西被誉“美术界泰斗”
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著名国画家薛亮曾被吴冠中的彩墨画《高昌遗址》、《火焰山》、《双燕》等深深打动,“都是触及灵魂的作品”。在当时万马齐喑的大一统美术理论下,吴冠中首先提出“形式美”,“使大家看到了艺术本体的美感,所以,他是推动东方绘画向现代形态发展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人,一个近代的启蒙者。”
薛亮称,“吴冠中是当代美术界一个泰斗级人物,他毕生从事绘画事业,为东方绘画的发展开拓了很多可能性,给后人以很多启发。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中比较优良的基因,加上他个人的天才,进行了能动的有机的组合和改良,创造出了他自己鲜明的符合我们时代审美的风格化的作品”。尤为难得的是,他无论逆境、困境,“始终保持一颗艺术的赤子之心,即便到了晚年,他仍然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具有很高深度的艺术思辨能力,艺术创作的火花四溅”。这样一位“为艺术理想奋斗了一辈子的人”,即便艺术观念上有过激的东西,“也不乏中肯之论”。
与不少人认为吴冠中油画胜过国画的看法不同,薛亮认为其油画“未脱掉技巧概念,反而是其彩墨画,笔墨的挥洒间表达了他内心的世界,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吴冠中晚年画的很多半抽象作品,薛亮认为很有探索性,“可惜天不假年,这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大损失。中国美术从此失去了一个引路人,一个很好的精神导师。他的作品、他的艺术必将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令薛亮尤其尊敬的是,吴冠中把毕生精品都捐献了出去,“这样的情操,不是一般艺术家所能达到的。”至于他的一些炮轰言论,他认为背后有人在推动、炒作,但“吴冠中是正派人,他口无遮拦,有话直说,不要用俗人的眼光看他。”
饱受困扰曾自言“不想做画家”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油画家陈世宁听到吴冠中去世的消息,非常震惊,叹息道,由吴老题名的“江南如画”油画展画册还没来得及给他送去,本想过几天去拜访他的,“他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画家,最了不起的画家”。
2001年,时为南艺美术学院院长的陈世宁初会吴冠中,这位为艺术奋斗了一生的老人正在招博士,看了陈世宁的作品后,他非常高兴,说:“好,你到北京来,我们一起杀出一条血路”。但去年再见面,吴冠中竟凄然说出“我不愿意做画家,我也不愿意别人把我当画家”,可以想见,他放胆直言后所遭遇的精神压力。
在去年苏天赐的北京遗作展上,吴冠中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都是要走的,有的人走了没留下任何东西,有的人留下了脚印,苏天赐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而在陈世宁看来,吴冠中留下的岂止是深深的脚印,“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中西融合这条路上,他走得很远,很有成就,在他之后,会有更多的人走上这条路。因为我们是油画家,所以要把西方地道的油画学到手;又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要画出中国味道的油画。”
陈世宁说,吴冠中所开创的中西融合之路,是会后继有人的,“他在绘画的形式美上的探索非常显著。比如他画江南,既是江南的,又是高度提炼概括的,是在完美把握自然对象后,又超越了对象,师法自然,超越自然,最后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陈世宁最后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无限仰慕:“非常敬佩他的艺术成就,非常敬佩他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