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浩书法作品之一
唐韩偓的《题怀素草书屏风》诗云: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不禁内心震动,扬雄云书为心画,怀素草书状如怪石寒藤,气象万千。近观张文浩先生书作,有字字如龙之感,张先生为常州书法界的前辈,在文革时其书写的榜书大字报及其后来任职广告公司书写榜书招牌,享誉龙城。 随着时间之推移,张先生的那些榜书牌匾已不复可见,遥想当时他在高空书写数米之巨的榜书,其难度可想而知,韩偓此句来形容张先生的大字榜书 ,我想也许较是贴切的。
张文浩先生书法多体兼能,其篆书有别趣,隶书力追汉碑,于《封龙山》用功最勤,宽博大器,魏碑楷书功力深厚,观其《金刚经》小楷,让人叹为观止,若非一心向佛,定不能作此。其行草也以魏碑入行,别开生面。观张文浩先生书作,个人以为他的书风可以用沉毅二字来概括。
多年前与张先生曾一起饮酒,见其身材伟朔,仪表堂堂,蓄须如旧时文人,我即叹其有庙堂之气,豪饮之情也让人觉得有大丈夫情怀。十八世纪的法国作家布封在《论风格》一文中写道:风格即人。风格是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准确体认之后所充分反映出的创作主体的创作个性 ,是创作家对客观现世的准确描摹的反映。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有云:“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才、如其学!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才子之书秀颖,畸士之书历落。”无论文学还是其他门类的艺术,有其人必有其艺。
张文浩书法作品之二
观张先生书法我有几点体会:
一:借助酒神精神。张先生嗜酒,也能豪饮,《金壶记》里说怀素“一日九醉”,醉后“草圣欲成狂便发”。入醉之后艺术家在创作中忘我而发,进入一种如若无人之境界,纯为心性的自然流淌与宣泄,而这正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又如许瑶诗赞怀素曰:“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书为心画,书法家用变化万千的线条表现出酣畅淋漓的艺术境界, 张文浩先生也许对此深有体会,酒让他能突破常规,将我神彰显,写出自我的风格。
二:于造化中感悟书道。正可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孙过庭《书谱》云:“观乎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奇,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书法本是寄情而发,没有人生感情的投入与体悟是没有根基的。张先生早年时遍游国内大好山水,可谓造化在胸。
三,以学养书。张先生旧时学中文,虽学业因故中断,而其勤学不辍,学养甚佳。中国书法不仅是写字而已。它承载了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四,心态超然。书法创作主体的心态也决定作品的风格与形制。中国的儒家固然在文人心目中占据主体地位,而道家之出世也深为书家青睐。张先生现已古稀,其年青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到现在,已绚烂归于平淡了吧。他平时对佛学较有兴趣,对道家也颇有兴会。道家讲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我想让张先生将书法当成了一种人生的修为。
张先生将多年积累之佳作付梓出版,实属不易。也祝张先生在书法艺术中,更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创作出更多精品。
张文浩老师近影
张文浩简介:
张文浩 1940年生,号长人、松斋主人,江苏常州人。1960年入扬州大学攻读中文。为人耿直,性情豪放,处世淡然,被誉为江南书画界的“隐士”。
五十年潜心于书画艺术的研习、传承、创作。其书法真、草、隶、篆四体俱擅,且各具面目;国画以写意花鸟为主,尤以墨竹为代表;篆刻以明清为本,兼容诸家,刀洁爽利,布白别趣。
其作品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较高的收藏价值,受到国内外藏家的广泛好评。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及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屡次获得国家大奖。多幅作品被出版、发表和有关艺术机构收藏,2006年出版《张文浩书法》个人作品集,2011年出版《张文浩国画》个人作品集,2011年在江苏常州市博物馆举办“艺无止境——张文浩从艺五十年专题展”。
作者:诸明月 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