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名户 密  码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本站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现代卷
  • 姓名:
  • 类别:
  • 省份:
本站 > 其它 > 非遗 > 民间非遗报道 > 正文

西沐: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

来源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18/11/1   作者 : 西沐

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当下可以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成绩举世瞩目,有目共睹。但在新的时期,我们必须清楚的是,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又一次面临新的问题、发展情况、发展态势、发展要求与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更高的站位,在更高的水平上,进一步推动与发展我国非遗文化文化建设。

一、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背景

我们说,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这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真实的发展阶段。形成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动力不是别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发展背景。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所面对的新的发展背景,从大的方面来简要地概括的话,主要有六个大的方面:

1.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我国大众的消费结构性转型已经进入快车道。其中,衣食住行在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在迅速降低,而文化艺术消费与精神消费快速发展融合,形成了勃然发展的态势。而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消费业态与理念也在不断创新。

2.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转型,需要寻找新的动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努力地转变发展的方式;二是需要寻找新的领域、新的资源、新的动力,而文化产业就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的新领域,文化艺术资源是重要的新资源,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就是重要的新的动能、新的动力。

3.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4.特色文化产业被广泛地纳入到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与计划发展中。

5.一带一路与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新的需要。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可以建构文化自信,并且对讲好中国故事,推进文化走出去意义重大;作为中华民族最大的资源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期,在新常态的发展中,提供了重要的创造能力勃发与复兴的支撑与动力源泉。

6.文化与科技的快速融合发展,使得文化科技成为文化产业重要的推动力量。文化科技的发展,使得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变得更加贴近大众,更加容易与当代生活及生活方式相融合,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与发展的空间。

二、非遗领域的发展需要一场新的思想解放

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虽然经历了不长的一个过程,并形成一些发展的理念、认知与实践,但在新的时期如何面对新的发展背景,如何创新发展,可以说是非遗传承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大的课题。可以说,习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是独特的战略资源的论断,为新时期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新的时期,我们强调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在加大抢救与保护的这一前提下,特别强调面向未来的非遗文化的发展问题。非遗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寻找记忆与承载历史载体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民族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的资源问题。所以,对非遗文化的发展,在新时期我们需要有一个更高的站位、更为广阔的视野、更为深刻的背景下,面向未来,来研究与探索非遗文化发展的时代意义。也就是说,非遗文化发展的抢救与保护必须要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格局,更为积极的发展背景下进行。 特别是在文化发展已成为我们国家的重大战略,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发展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及新旧动能的转化过程中,文化资源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既要做好抢救保护,又要尽可能把非遗文化资源进一步融入当代生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一步把非遗文化资源资产化,是其真正成为民族复兴与发展的重要财富与源泉。

我们说,非遗是一种文化创造能力的重要体现,它是一个文化系统,呈现的是一种深植于民间生活与文化厚土中的活的而又勃然生发的文化精神、文化资源与财富,绝不能仅仅把其当做一种静态化的遗存或者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把非遗文化与当下火热的生活相对立、相隔离,本身就违背了非遗文化产生与生发的基础。因为很少有非遗文化是产生在书斋里,它们更多地是因为大众的喜爱与生活的需要,创造产生与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哪种为抢救保护而抢救保护的做法,是走不远,走不长的。

在新时期,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中国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战略资源这一重要的发展理念。我们要在更高的站位,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发展背景下,研究分析与探索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其时代意义问题。非遗文化不仅仅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这样一个单向度的问题,更是我们的当代文化建设与当代生活的底蕴和滋养,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与新经济发展取之不尽的新的资源与财富宝库。所以,我们强调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不仅仅是一个面向传统文化与遗存的挖掘、整理和学习的单向度问题,更是面向未来的民族复兴发展及文化建构的战略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掘与充分利用丰富而又深厚的非遗文化资源,不断发现它的价值,并将非遗文化资源不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使之进一步融入当代生活,进一步达成与当代生活方式相适应,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推进经济质量的提高,提升文化建设的能力,为进一步在新时期,弘扬中国文化的效能与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做出积极的引领与贡献。为此,我们强调,不要把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的抢救保护与非遗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转化相对立,特别是不要把非遗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可以进行的非遗文化资源资产化、市场化、产业化相对立。非遗文化抢救保护不是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全部,我们必须在更大的背景与架构下,来进一步深刻理解与认知非遗文化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发展。

三、要深刻全面地理解中国非遗文化发展的时代战略使命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从当下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趋势来看,新时代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至少有四大任务:

一是要继续更好地做好抢救、保护与传承工作,当下,这还是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工作重心与基本的发展底线;

二是要为人们美好生活建设服务;

三是要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新的资源、新的动力;

四是要为中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世界文化多样性,建设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此,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近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下大力气做好非遗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

2、要积极推进非遗文化及其资源与当代设计、与时尚文化与新的消费业态相融合,推动非遗文化融入当代生活,适应当代生活方式;

3、要进一步提升非遗文化及其资源是我们民族最为独特的战略性资源的认知,进一步深刻理解非遗文化及其资源更是中华民族复兴与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要在能够进行非遗文化资源化、资产化的领域,大力推动非遗文化资源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

4、要进一步研究与认知我国非遗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创新非遗文化传播的路径,积极推进利用市场机制、产业机制进行非遗文化传播的规律研究与探讨,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走去去,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

四、非遗文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突破口与重要抓手

我们要研究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作用,把我们原来习惯的把非遗文化送出去,进一步过渡到由送出去到卖出去,再到按照市场与产业的规律整合出去的发展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建构非遗文化的发展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推动其国际化发展与传播的能力与水平。

我国非遗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发展载体。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市场与产业机制,在一带一路的倡议的框架下,不断建构世界性的非遗文化及其产品的体验展示与交易中心,并将其做为我们当下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与举措。

一是建构世界范围内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与交流中心;

二是建设多层次、多形态的博物馆、美术馆与展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多样化的非遗文化体验中心;

三是大力发展基于综合服务平台的非遗艺术品及非遗文化产品交易中心、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等的建设;

四是积极发展非遗文化交易的支撑服务体系,使非遗文化及其产品的体验展示与交易中心的建设,既有保障又有支撑。 (作者西沐系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特约专家、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本文根据西沐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站艺术名家官网优惠抢驻中!

欢迎艺术名家注册艺术家会员,开通自己的官网,上传自己的佳作和内容。
QQ:271692909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诚邀入编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可以刊登艺术名家生平简介、代表作、目前市场行情、收藏潜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热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艺术圈人脉、懂经营管理的创业型人才优先。
QQ:271692909

推荐艺术家

朱浩云

苏金成

敖日力格

魏谦

吴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钟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服务| 投稿须知|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网站调查| 证书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