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名户 密  码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本站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现代卷
  • 姓名:
  • 类别:
  • 省份:
本站 > 新闻 >艺术报道> 正文

专家详解:殷墟发掘约5%何以留下中华文明的鲜明印记?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3/15   作者:阚力   地点:河南

近年来,从文明中走来的三千年殷墟大邑商备受关注。事实上,好消息不断的殷墟考古近百年来发掘面积仅约5%,那么,它何以惊艳世界?

14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河南安阳举行“大邑商·夜安阳”博物馆夜游开放新闻发布会,邀约海内外宾朋来此领略大邑商的文化魅力。不久前的全国两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诚邀海内外人士赴安阳看“亚长”牛尊的视频一度走红网络。

因“一片甲骨惊天下”闻名于世的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自1928年中国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安阳小屯村铲起第一锹土开始,几代殷墟考古人通过近百年的努力,也仅发掘了整体面积的约5%。

谈及上述两度邀约,接棒殷墟考古20余载的何毓灵认为,殷墟有足够的底气。

洹北商城的新发现再次确认洹北商城四面方正的边界;殷墟宫殿区发现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池苑;殷墟王陵区考古新发现两个围沟,呈现出最早的高等级墓葬的兆域;在殷墟外围新发现的辛店铸铜遗址超过50万平方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铸造场……这是约5%的殷墟考古“进度条”。

“考古不是挖宝,不是挖得越多越好。”何毓灵解释,考古是一个遗憾的科学,也是一个破坏性的科学,如今多学科合作开展的精细化考古是以最小化发掘,最大化提取信息为基本原则,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不能以发掘面积论英雄”。

“约5%的殷墟,足以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鲜明的印记。”在何毓灵看来,文化交流与融合始终具有双向性,正是这种永不停歇的“双向奔赴”,让殷墟文明不断向外扩散与传播、向内吸收与融合,“中华文明也因此得以生生不息”。

今年全国两会前,由何毓灵等人参与策展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对外开放,展出近4000件套文物,憨态可掬、呆萌可爱的“亚长”牛尊就在展厅“C位”。

据知,新馆90%以上的展出文物,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在殷墟发掘而来。

“新馆圆了几代考古人的梦想——把殷墟出土的精美文物展示给大家。”何毓灵介绍,新馆里亦设置了精细化考古实验室。近年来,考古人员对殷墟内的车马坑、祭祀坑以及墓葬等进行了现场整体打包,未来将通过精细化考古实验室,呈现精细化考古发掘过程,让更多“亚长”牛尊这样的珍贵文物惊艳世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牛世山近日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殷墟考古发掘明确了商代三级城邑体系,殷墟大邑商是第一级,面积达30平方公里,是当时东亚地区最大城市,在世界上也居于前列。

暂无留言:

留言内容: >>更多留言


本站艺术名家官网优惠抢驻中!

欢迎艺术名家注册艺术家会员,开通自己的官网,上传自己的佳作和内容。
QQ:271692909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诚邀入编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可以刊登艺术名家生平简介、代表作、目前市场行情、收藏潜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热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艺术圈人脉、懂经营管理的创业型人才优先。
QQ:271692909

推荐名家

朱浩云

苏金成

敖日力格

魏谦

吴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钟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服务| 投稿须知|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网站调查| 证书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