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平(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美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的指示,为学生美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信中,他进一步强调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美育,对于基础教育初期的儿童尤为重要。相比其他艺术门类,美术是唯一可以由儿童开始就作为原创主体,几乎覆盖所有视觉图像的学科。如能正确引导,不仅有助儿童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也关系到整个国家未来是否具有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
发达国家都将艺术文化教育看作是国家的软实力,作为基础教育,儿童和儿童美术教学更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领域受到普遍重视。研究表明: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艺术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的动力。只有尊重儿童天性并加以引导,他们才能将来在自然、生活和艺术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并能够在核心科技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然而,随着艺术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社会上的儿童美术考级再次浊流涌动,且愈演愈烈,由此产生的错误导向,带来极不和谐的负面效应。延续20多年的儿童美术考级对我国美育的推进已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也为国内外艺术教育界和有识之士所诟病。
案据:儿童美术考级的危害必须引起重视
一、考级的价值取向与美育的精神背道而驰
儿童美术考级的形式与内容等同于成人的基本技能,是将鲜活的少儿美术教育变成僵硬的技能技巧,误导人们对艺术、艺术教育和艺术作品的认知。不要求儿童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发现美好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象和创意,只求一考定级。儿童美术考级的本质上是反教育,其做法与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相背离,与美育教育思想相去甚远。
二、考级误导艺术素质测试和美术评价标准
儿童美术考级影响教育评价,教育评价关乎教育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美术考级的评价标准,显然抹杀了少儿美术的差异性,造成美术表现的同一性,更谈不上对儿童成长阶段心理情感的尊重,不但不能配合核心素养的全面教育,还会干扰学校全面的美育目标,同时也误导了家长和学生对艺术的认知。
教育和评价应该是统一的行为,而美术考级方并不参与包括制定课程标准和实施教学等教学行为的全过程,而是强行占据了评价这一环节。不但不能准确评价,也是不公正的行为。
三、考级的做法对儿童、美术学科和教育改革的负面影响巨大
考级对孩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单纯模仿是损害儿童想象力的一把“软刀子”,在幼小的心灵上关闭了形象思维的通道。学生按照预设好的套路去考,将原本生动活泼的艺术创作演变成了工艺品的流水线加工厂。艺评家陈默怒斥艺术考级“是进行野蛮恶劣的技工式切割……”美术史论家王林认为:艺术考级这个事做得很荒唐,让热爱艺术的小孩去考试,这在我看来是一种伤害。
对美术学科的伤害也是惨不忍睹的。美术不仅仅是教小朋友依样画葫芦地画画,而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考级的做法,交一张蹩脚的临摹,让儿童翻来复去地画上N遍再去默写,即便让他们通过了考级也厌烦了美术。
考级对教育改革也是一种可怕的误导。在不断呼吁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的情势下,考级把素质教育又变成了考试教育,妨碍了学生正常的课余文化生活和课外阅读,把艺术素养的培养变成纯功利的行为,要考的学,不考的不学,对艺术多元化采取排斥态度。
四、考级为利益驱动,暗箱操作,失信于民,滋生学术腐败
考级点不具备评价的资质,盲目竞争,标准也越来越低,通过率已达96%。画得如何无所谓,反正都有证书,导致现在模式化的作品盛行。甚至有的考级机构自己印证书,这么多的证书满天飞,有谁来归档查阅验证呢?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证明办学质量和考级的费用分成,进行捆绑式集体报名(无视教育部关于学校不组织考级的规定)。考级助长了不良教学、不合格的老师和劣质作品的盛行,也助长分成不均的利益竞争。
不少考级机构还进行保密,阻止记者采访。有很多反对的老师因申诉遭到孤立和排挤,大多数参加者实属无奈。考级单位抓紧以考级为目标培养师资,扩大培训班,造成恶性循环,这一现象特别要引起重视。
对此,我们请教了有关的司法人士。他们认为,有关儿童考级的这个问题可以提起保护未成年人的公益诉讼,从儿童美术考级对美育环境的污染、消费者及儿童权益保护入手,可以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强调儿童美术考级是违背儿童心理成长规律,以成人功利需要,诱导学童考级;导致孩子们在智力开发的宝贵时段被模式固化,影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问题如此严重,应该引起有关方面更多的重视。
建议:
早在2001年,就有60多位专家和政协委员联署提案至全国政协,建议取消美术考级。教育部也曾专门对此进行调研,最后把考级定位为“社会文化”行为,学校不组织参与,也不作为升学加分的依据。
但因为利益链的作用,这一荒唐的考级行为竟持续到今天,而且愈演愈烈,再不引起重视,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我们紧急呼吁,请有关部门下决心进行行政干预,建议如下:
一、为保护儿童权益,取消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各种门类的美术考级
整顿各级各类考级机构。明文公示:不准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美术考级。包括对用动漫、水彩、水粉、色彩、油画、国画等技术门类进行的考级。
考级的权威机构不能以国家名义或其他高校名义误导群众。政府部门应该与下属的三产脱钩,考级仅是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为。
二、儿童美术考级不是学校核心素养和艺术测评,不得作为加分依据
对于不明就理的家长和所谓的“老师”来说,误认为孩子多个证书多条路,无视或不知对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破坏有多大。社会艺术考级证书主要是丰富孩子们的业余文化活动,不应该是所谓的“代表国家的行为”。孩子们重在学习与运用,考级既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更不能以成年人的素养标准来衡量。而且因各个地区考官的水平差异,不可能公平公正,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参与美术社会实践及写生活动(其中包括正规机构公益性的展赛、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和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评论研讨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并对其进行记录,作为以后孩子们活动课程的一个测定指标。
三、加强媒体宣传,形成社会共识,树立文化、教育部门的公信力
加强媒体的宣传报道,提高全民审美认知。大力宣传以学校教育为主、校外为辅的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培育),通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确立总目标,牢牢把握艺术教育的正确导向,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逐步建立学生的审美观念,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打下基础。并且把儿童美术正确的教育思想进行广泛的传播,让社会特别是家长逐渐形成共识。
希望教育、文化、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在纪委的牵头组织协调带动下,尽快解决这项关乎我们国家美育健康发展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
进一步对相关机构、教师加强教育观念和美育知识的培训和辅导
大力开展美育和艺术通识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用好博物馆等公共教育资源,讲好美术文化故事。积极组织倡导写生活动,尽可能地贴近日常生活,用孩子们自己的眼光观察自然,发现并表达美。加强活动课程的执行力,对相关机构、教师和儿童美术作品,做出公平公正的教育评价。
目前,国家正在基础教育中推行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课程体系,为此极需加强校长和师资培训和经验交流。可以预见,这一美术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想将会对我国的校内外基础美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儿童画考级拉低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艺术教育成果,如此这般,我们难以培养出中华民族的原创能力和文化自信,更难以成为创新发展的世界强国!终止此类考级的荼毒,势在必行,功在当下,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