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新巧
1985年10月出生,号未堂,广东新丰人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理论方向博士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著有《姿势的诗学:日常书写与书法的起源》
徘徊于语言中的书写者
嵇心
没有什么比我们自己学会自由地运用民族性的东西更为困难的了。
——荷尔德林
一
丘新巧的背景在这一代青年书法研究者和创作者中很特殊。他最初习文学,后学美学,只有到博士阶段才正式攻读和书法相关的学位。他最终选择钻研书法,可追溯到许久以前的浓烈兴致:无数人都曾有过的对书法的钟情和着迷。
但和大多数人不同,他没有仅仅停留在观望里,而是毅然投身其中,像奋不顾身地跳入漩涡一样。这个漩涡如此迷人而有强度,它会将爱好者裹挟而去,令他们心醉神迷,忘乎所以地投入,以致于在书写时,时间仿佛悄然停止了。
强烈的爱,可成为选择的动机。但如何让爱持续热烈下去,尤其是在一个精于算计、计较成本的时代?丘新巧必须找到更多投身的理由,甚至也得预判在书法中的前程。
隔窗卷幔联 13x69x2 2017
当书法似乎被判处“死刑”时,一个人必须具备智慧和毅力才敢于做出选择。丘新巧对书法的过去和未来之命运有极深邃的思索,集中体现在他的博士论文《姿势的诗学》。《姿势的诗学》里不仅有爱,也有徜徉,有怅惘。
因为他必须面对书法原有土壤的流失和瓦解,必须在绝境里构筑通达古今的桥梁,必须在无数古人的尸骸丛林中,开拓新路。这一切看起来实在过于艰难了,令人不堪重负。
当眼前遍布荆棘险阻,难免会四顾茫然,因此他偶尔会陷入深深的忧郁。但就像暗夜里传来的微光,终将让浓重的黑夜远去,他其实已经窥见了光明:他期待在书写里,再次将生命的热情注入毫端。
庄子 60×24cm
在当代崇高感已经被消解,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依靠信念走向新崇高,因为只有这种新崇高,在这破碎的世界里,在这无梦的时代里,才让人找到生命的意义。正因极度艰难,书法恰恰可变成他实现新崇高的一种路径:往往需要一生的时间去锤炼技巧,最后只结晶只分泌出几行字迹,几件可观的作品。可是,字里行间却拥有滚烫的温度,以及隐藏着伟大的人格。
他曾被千百年来的伟大书写感动过,现在他渴望自己也能感动别人。在今天,这越来越成为壮怀激烈的事业:它是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
丘新巧一头扎进晋唐名迹里,而忘记了世界的纷扰、忧患和灾难。渐渐地,他字里具有的潇洒流丽,为多数人所缺乏。那明快的节奏,与他的才气相称。在他笔下,我看到了对飞翔的渴望,对尘世的出离。在他看似轻松随意的书写里,埋藏着雄心和抱负。
我们总是要借助一个东西将自己带向高处。显然,书法会将丘新巧带向高处,尽管注定是困难重重地上升。
里尔克 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 2017 39x27cm
二
我们仍可以从他的字迹看出某种挣扎奔突的情状,那是对语言经验的深度切入与转换所遗留下的痕迹。当代书法家必然要徘徊在两种语言之间,两种语言横亘着鸿沟,分属两个世界。
一者在古典文化世界里高视阔步,那些华美的字词曾生机无限掷地有声,却与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可怕的距离;另一种被打上现代性的烙印,混杂着各种或滚烫或悲凉,或庄重或琐屑的生命经验里,它们仍如微生物般在增殖蔓延,在不断变异。
当代书法要面对的是,日常语言已经改天换地,却在总是要不得不重新回到古典语言里。不同的语言经验之间有撕裂有断层。丘新巧被这两种语言经验撕扯。这意味着,你总是要从自我的日常语言环境里,突然回到一个业已消失的语境中。
丘新巧老师
书法因为其内容,已成了现代社会里的语言孤岛。当他拿起毛笔,就是主动去自我流放,去做汉语的鲁滨逊。这种书写要变得对其自身有意义,必然是某种生命经验的重置与接通。丘新巧好追问的习惯,时常让他倍感彷徨,因为他认定每一次书写都要去激活笔下的披着古典外衣的语言才有意义。
古典语言凝结着古人的生命体验,却在当代被隐蔽在厚厚的外壳中,我们的书写必须捣碎这层束缚的枷锁,令自己的生命能量与古人话语之间进行循环。这种切换与隔离的经验,并不会严重困扰对语言不敏感之人。但不幸的是,丘新巧又是一位敏感且富有才华的诗人。他曾从古典诗词中走出,最终彻底放弃了古典诗词的写作,而完全投入到新诗的怀抱中。
当代日常生活中的平庸重复、喧嚣无聊,技术和资本对生命的压榨和剥削,促使他想逃离此种生活。当他仍被捆绑在琐屑的工作里,而无法尽情地漫游,丘新巧就极其焦渴地试图沉浸在语言经验里,在语言内部游弋和历险,语言经验的馈赠将给他带来诗意想象的迷醉。在他眼里,语言大于世界。
斯蒂文斯诗 2017 39x27cm
他在诗歌写作中,总是突出对肉身的出离,对梦想的铭写,里面充斥着行走。日常经验的沉重似乎令他不堪忍受,同时他又必须提炼析取日常经验,并结晶为诗。他时而轻盈地划过语言的表皮,时而又刻写下对命运的迷惘。他潜在语言海洋里翻滚,他想在语言的内部展开书写,触摸与重塑语言肌理。
他常常有两个自我在徘徊。一个在梦中,镜中,影像中行走,另一个自我在旁边观望。他可以认出自己的面目,却无法靠近。现代人的分裂,呈现在他两种语言经验中。生活既是无穷无尽的炼狱,如噪音般虚空重复,又丰赡如海如宇宙。语言是我们的家园,将我们抚慰。
现在我更深地理解丘新巧为何徘徊在两种语言经验里:书法是和无数逝者的勾连,串起一个深远的传统,激活潜伏在我们身上的他者;诗歌是对生活体验的筛选和提炼,化日常为神奇,将所有的琐屑献祭给语言,就像用火焰燃烧矿物,最后留下不可摧毁的质地。
丘新巧老师在书写
在未来,两种经验的撕扯,或许会最终和解。由此,丘新巧从容穿行在古典与现代之间。
三
我们必须追问一个问题,什么是今天书法家的修养?
外在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地变化,我们和古人已截然两样,仍然抱残守缺地读几本古人的书,或许远远不够。
作为新一代的书写者,一个仍然从事古老事业的书写者,丘新巧主动地投入了新的语言经验里,在与语言的搏斗中锤炼自己的感官。
书法的书写同时打开语义和图形,你必须保持着语言经验的鲜活,书写才可能有生命力。语义和视觉形式的再度充分融合,还有待时日。生存经验完全进入书写,既要技术上的准备,也要转化的能力。因此,丘新巧和我们一道依旧在路上。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