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第一批留学苏俄的画家在圣彼得堡临摹原典。民国时期,上世纪三十年代,二十出头的徐悲鸿、林风眠、刘海栗、吴作人等等,在欧洲美术馆临摹原典。如今他们均已故去,没有资料告诉我们,这代人经由怎样的申请进入美术馆,在临摹的日子里,怀抱怎样的激情。《回到写生》《面对原典》大型油画展将于2010年12月7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开幕式,这个展览更确切的说是一次大规模呈现民国至今80多年间留洋艺术家临摹写生作品的文献展。
徐悲鸿、林风眠、靳尚谊、王怀庆、陈丹青百位留洋艺术家临摹作品50年来首次向公众展出
本次展览留洋老艺术家们的临摹作品,过去50年来从未在任何中国美术馆和美术学院展出过。它们长期封存仓库,可能被记录在早年简陋的纸本档案中,迄今无人问津。理解艺术学生的绝大部分,包括青年教师,从未看过,甚至不知道这些作品。在展前座谈会上陈丹青这样说:50年来,理解史论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包括各代老师教授们,有哪一位曾经发生兴趣,想要观看、整理、研究这些前辈的临摹,或者被允许、被鼓励这两段历史表示起码的尊重吗?
两个提出问题的展览,将会与整个美术界形成极大的反差。
在展前座谈会上作为展览的策展人之一的陈丹青强调:“这是两个提出问题的展览,将会与整个当代艺术节形成极大的反差。”写生临摹是中国油画初创时期,教育与创作的最基本方法,是将欧洲油画引入国内的最有效方式。对其进行审视和研究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民国以来,中国油画对欧洲传统、苏联传统的研究和学习并没有真正停止过,邀请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写生、临摹作品参展意在通过今昔比照,以历史延续的线路观看当代油画创作,纵向把握中国油画创作在艺术教育、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以当代眼光来审视中国油画发展的延续、断层等深度学术问题,从而找寻写生临摹本身的美学问题,明晰艺术精神在中国油画发展中的隐现。因此,展览邀请留欧、留苏一代油画前辈们的写生、临摹作品和当代艺术家作品参展。
展览简介: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美术家协会
展览策划:陈丹青、杨飞云
友情支持: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纪念馆、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董一莎女士、孙铁先生、冯法祀工作室、美国·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基金会、北京捷安菲咨询有限公司、Crown Equipment Corporation、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
展期:《回到写生》2010年12月7日——2010年12月15日
《面对原典》2010年12月7日——2010年12月27日
开幕时间: 2010年12月7日上午十点
开幕地点:中国美术馆
展览地点:《回到写生》——中国美术馆
《面对原典》——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写生参展作者:徐悲鸿 吴作人 董希文王式廓 冯法祀 颜文樑 陈抱一 潘玉良 倪贻德 司徒乔吕斯百 庞熏琹、罗工柳 靳尚谊 詹建俊 侯一民 朱乃正 钟涵 戴泽 邓澍王悦之 魏传义 李天祥
赵友萍 闻立鹏 潘世勋 吴小昌 王征骅蔡亮 李骏 尚扬 赵以雄 李锡武 张祖英 王怀庆 孙景波 陈丹青 孙为民艾轩 何多苓 俞晓夫 王胜利钟耕略 陈文骥 曹力 杨飞云王沂东 朝戈 夏小万 谢东明 王宏剑 郭润文 杨参军 施本铭 刘建平 龙力游 孙立新
焦小健孙向阳 段正渠 段建伟 闫平 王克举王琨 徐唯辛 张冬峰 孙纲 白羽平 王玉平 张路江 夏星 庞茂琨 冷军 任传文 顾黎明 忻东旺 石良 芃芃 李贵君 朱春林姚永 何红舟 赵宪辛 崔小冬 申玲范勃 石磊 孙秀庭 夏俊娜 于小冬 常磊 韩洪伟 孙文刚 徐晓东 姚宏儒 张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