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由观复文化主办,观复博物馆及观观传媒协办的“景泰蓝前世今生——掐丝珐琅基业长青杯”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马未都、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会长陈丽华对景泰蓝艺术魅力和文化感染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景泰蓝技艺创新与发展进行了交流。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马未都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
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会长陈丽华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时至清代,物阜民丰,国力强盛,景泰蓝工艺获得长足发展,清廷“造办处”专设“珐琅作”,专门制造宫廷景泰蓝器皿,且品类丰富,突破早期的瓶壶碗盘,扩大至家具层面,以其工艺的繁复,造型的精美,色彩的艳丽,成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燕京八绝之一。
在外交史上,景泰蓝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会长陈丽华表示,景泰蓝“制作工艺起源于元代,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很快便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中生根、开花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好结晶之一。景泰蓝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在不久前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中国赠出的国礼当中,就运用了传统的景泰蓝工艺。对于提升博物馆文创事业来说,如何让沉睡在故宫博物院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当今人们的关注和接纳,如何让汇集了千年古人智慧的历史文化及珍贵藏品以各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社会,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不同阶层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探寻以循序渐进、通俗易懂的方式加深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是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江山永固,基业长青
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院藏文物体系完备,涵盖古今,品质精良,堪称文化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掐丝珐琅工艺品,当中大多数精品与大众见面的机会较少。观复文化与北京故宫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以故宫博物院院藏“清乾隆掐丝珐琅爵杯”为原型,经由上百位能工巧匠的探寻,历经三年的千锤百炼,才得以制成掐丝珐琅“基业长青杯”。108道工序,720个工时,从釉料配比、胎体材料、宝石色泽的选择,到制胎、掐丝、点蓝、打磨等工艺流程,严格按照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的古法工艺制做。
掐丝工艺
选用天然矿物质釉料
点蓝工艺
马未都介绍:“景泰蓝艺术是中国宫廷独有的艺术,元朝人打到欧洲的时候,从欧洲将技艺学回。进入中国以后,被中国宫廷所重视。我们所有的艺术形态,都是官民共享的,比如陶瓷、玉器、家具,式样虽有所不同,用途却大同小异。唯独景泰蓝从元明清三朝没有流落到民间一步,所以景泰蓝是一个非常神秘的艺术品。景泰蓝的仿制,一直是一个难题,它可以做到六七分像,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像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难度。它的成本不仅是材料成本,更重要的是工艺成本。乾隆时期的景泰蓝工艺,是在景泰蓝工艺中最为精美的。”
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后,景泰蓝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的名称,更象征着一项古老的工艺所焕发的鲜活的生命力。今天的景泰蓝工艺品仍旧是当代中国艺术品的精华,也是匠人精神的载体。
此次出品的掐丝珐琅“基业长青杯”意在重现乾隆盛世爵杯的巅峰之作。马未都说“爵杯的造型非常复杂,所以用它的造型来做景泰蓝,极其少见。我们现在已知的只有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各有一只。我们每让它像历史的真实逼近一步的时候,它投入的成本就会成倍增加。”每一只掐丝珐琅“基业长青”杯必须用到40克黄金,12遍古法鎏金,才能最终体现出它的华贵。
基业长青杯上镶有绿松石,青金石以及顶级南红玛瑙。这些宝石镶嵌在景泰蓝上面,显现得熠熠生辉,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景泰蓝上面,不镶有宝石。爵杯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它是先秦文化器型的重要代表,放在中间隆起一块山丘状的托盘中,寓意着“江山永固,基业长青”。
掐丝珐琅“基业长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