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8日下午3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展“图式与营造”在798艺术区第零空间开幕,本次展览由清华美院绘画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中言担任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绘画系主任郑艺担任学术主持,艺术总监柳光苏,出品人第零空间主人王海英。参展艺术家有王美琪、孙天龙、连培伟、周骏雅。此外,展览开幕式到处的嘉宾还有:清华美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临,绘画系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周爱民,绘画系教授、博导陈辉,绘画系国画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韩敬伟,绘画系副教授、硕导曲欣,雕塑系教授杜宏宇,绘画系教师闫辉,绘画系教师付斌,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五工作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将,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师张丛云,文奇首艺CEO王觅,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美育中心副主任张大北,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记、教授、博导李越,雕塑家,创意总监陈宝国。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是几位毕业生在清华大学学习的一个阶段式总结,勤恳多年的艺术之路以此在学校之外的798艺术区举行展览使他们感慨万千,艺术家王美琪就表示,“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在798举办我们的毕业展览,我们大家一起度过了难忘的读书生涯,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回忆。感谢导师文中言老师的谆谆教导和耐心的启发,引领我走上艺术之路,希望以本次展览为节点,大家在艺术道路上都能一往无前。”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此次展览中,王美琪的毕业创作是黑白木刻组画《社会--依存关系》,他表示“用生物行为来表现人类社会的依存关系,体现的是一种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攻守转换的价值观念,无可奈何的生存状态,源于生活,再现生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家孙天龙展出了他的《隐者的视线》组画,对自己的创作孙天龙有着独特的思考,“我一直认为绘画的创作不能随心所欲,依我个人的创作角度讲,一个题材或是构图在开始之前一定经过反复的筛选与对比。犹如选择强迫症一般非要找到一个对的观察点或是视角,一个满意的场景,满意的光照度,满意的色温和满意的灰色系对比,把种种这些融合在一起。然后,按下心里的快门,试图在绘画作品的创作中呈现。古斯基一直是我偏爱的摄影师,我也一直深信一个艺术家的视角就代表了他的艺术。我想在绘画中反复挑战的不仅仅是反复折射而近乎消融的室内光线,而更想用绘画中的‘润’去冲淡摄影里温和的眩目。摄影器的极限在一天天进步也一天天的更为冷酷,反观倪瓒的一河两岸,却在冷酷中遇见温润,我想大也可以用绘画的温度去调和我们每天所处在的数码图像的环境,用版画手工纸和融水颜料的美妙反应去对抗颜色在计算机中的运算法则,创作便轻松的离开了心里快门咔嚓下的图像,变的不那么生硬了,视线和在我选择图像的倾斜线中交叉,光线成为控制颜色的调节器,在光影反复折射的室内通道里依存着。通道本身就是通道,是在我往返于燕郊画室和清华园的最后一班地铁里低头抬头就会依偎着的图像,但创作不是图解生活,心底的感动一版一版都印在纸上。”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外,艺术家周骏雅的毕业创作以太湖石为原始出发点,她提到“太湖石在诗中被描写成厥状怪且丑,是一种以奇以怪著称的畸形审美,石头代表生命,代表反理性、颠覆常理的观念,他由自然雕琢,完全脱离人力,内蕴野性的灵气。画者生在石头城,或许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或许是一种巧合,便不自觉地以石头为表达的象征物。鲜有能窥万物规律之人,窥之控之更为难事,时间约束了肉体的自由,打散重新再造便以循环,一如石头组成万物,万物归于尘土。阶级性从未从视野中消失,正因为阶级性又构成运作的社会乃至自然。桀骜不驯的石头与人的阶级性并置一起,尤为有趣。以民俗中的泥塑,石雕,木雕等组成石块放置在一种虚造的空间里,意在表现个人对社会构成、人性复杂现象的思索和理解,也饱含对民间娱乐文化的钦佩。”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