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克美家的未来艺术家
笔者按:
在我小的时候,有一个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他是我的邻居,每逢暑假我们就会凑到一起玩耍。记得有一次父亲出题让我们画大海,我画了蓝色的海洋,五彩斑斓的鱼,各种海草和一艘轮船。而他画了一片海,和海里面很多连他自己都叫不上名字的奇怪的生物,比如一个长得像熊掌的“熊掌怪”(他自己的说法),一个黑色的方形的鱼等等...
等我俩都画完之后,我沾沾自喜地把两个人的作品拿到父亲面前,心里认定一定是自己画得更好。结果父亲看完之后对我们说:“你们两个画得一样好!一个画得真实;一个充满了想象力。”不懂事的我,觉得老爸不公平,还因为这件事竟然还暗自生了一下午气。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身边的小伙伴因为搬家早已失去了联络。但是他画中的那只“熊掌怪“却时刻会跳进我的脑海中,莞尔之后,亦感谢父亲对我的启蒙。
艺术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对于理想的态度。
2016年的10月我去了日本的濑户内海艺术节,在那里面看到了草间弥生的波点南瓜,李禹焕的静谧空间,安藤忠雄的地中美术馆,甚至还在莫奈的超大幅睡莲面前膜拜沉思。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询问自己,我真的看得懂这些作品吗?我欣赏这些作品到底是因为那些大师的名号,还是真的被艺术的力量所感染?
路途中我遇到一对带着孩子的日本夫妻,两个人看起来似乎对艺术并没有什么兴趣,纯粹当作是郊游;然而他们的孩子却无比兴奋地穿梭在一件又一件新奇的艺术品当中,把自己变成了展品的一个部分。我指着草间弥生的大南瓜问这个小朋友喜不喜欢(他爸爸帮我翻译)。他说,“当然喜欢!这个南瓜和其他南瓜不一样!”我问为什么,他说,“这个南瓜有眼睛,它可以看见我!”
孩子们对于理想总是无所畏惧的,对于他们而言艺术是自己对于世界的表达,这种表达并不是用我们理解的“精湛的技巧”来衡量的。我们常常由于自身的限制而限制了孩子内心深处的艺术本质。
而其实,我们在鼓励孩子们去创造艺术,是在鼓励这个时代的未来去追求理想。
想象力突出的、美克美家“快乐美术教室”的儿童画作精选
《快乐小记者》
《收获》
《和爸爸看海》
“艺术在鼓励孩子的同时,也在帮助家长自我认知。”
在采访到美克美家“艺术·家”项目的参与者,浏阳河小学的美术老师暨老师的时候,他兴奋地说:“家长最大的变化为观念上的变化。以前觉得学美术就是画画,以成人的标准——画的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后来,家长们明白了美术不仅仅是作画,还是不同材料的新创作。现在有一批家长很爱做手工,孩子在家做,家长也陪着一起做;在网上买了材料,自己也可以学着做。他们开始觉得美术不是没有用的,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一件好的、甚至是重要的事。”
《乡村发现》:那些在农村看起来朴实常见的稻草,在孩子心目中则有趣浪漫得多;这些最天然的艺术材料,带给孩子们的则是对于生活的灵思与改变的勇气。
我们看到很多现代艺术家,都是从小受到鼓励成长起来的。但是我们看不到的是更多最后没有参与到这个领域的人们,那些社会的创新者们,他们的成就也都源于对于理想的无所畏惧和勇敢追求。而这种勇气,都来自于他们接受的每一次鼓励。
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方程看上去不美的话,那理论一定有问题。”
当然这是唯心的哲学的探讨。爱因斯坦的这种看法,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一部分人认为,他在讨论潜意识对于熟悉领域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大部分人则理解为,审美情怀是与这个世界的真理链接的精神坐标。
美克美家对于艺术教育的认同也源于此。自2009年“艺术·家”项目启动至今,美克美家先后在西安、沈阳、武汉等20多个城市的小学捐赠150间“快乐美术教室”,为学校捐赠了包括多媒体投影仪和DVD机等在内的艺术教育设备,艺术普及类图书和光盘,美术课堂所需石膏像、画板工具等等,作为传统学校艺术教育的补充。
与此同时,美克美家秉承“助人自助”的公益理念,美克美家搭载青基会教师培训平台,自2013年7月正式启动小学美术教师培训项目以来,已组织超过140所受捐小学的骨干美术教师来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希望借此提升欠发达地区小学的美育教学水平,从而正确地引导每一个“未来艺术家”,鼓励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表达,让更多的孩子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创新英雄”。
2016年12月24日-2017年1月15日,美克美家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联合主办,由@尤伦斯UCCA 、@松果生活 共同承办的“给未来艺术家一个鼓励”儿童心愿画展正式上线!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实体画展、美克美家天猫旗舰店线上展览、美克美家10家全国连锁店邀请展,将展出500幅未来艺术家心愿画作。500位未来艺术家的艺术心愿,等你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