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近日发布。作为国家级第一个关于艺术方面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谁能获得资助?如何申请资助?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国家艺术基金相关人士,为大家详细解读《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要点。
创作人才资助分三个层次
2014年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中的美术创作人才,资助对象为创作个人,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漆画、工艺美术创作人才。壁画和艺术设计人才暂时没有包括在此次资助范围内,主要是考虑壁画创作跟工程结合得较为紧密,不便评审,而艺术设计涉及的领域太过宽泛,情况复杂,还有待进一步调研。
考虑美术、书法、摄影创作的一般成本和现实情况,2014年度资助的500个左右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项目,将给予每一个被资助人才1万到10万元不等的资助,用于写生、材料购置等,资助额度虽不算高,但亦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创作需要。
对资助项目,即创作人才的结项验收,将分三个层次进行资助。第一个层次是对500个资助创作人才的创作作品结集出版;第二个层次是从500个资助创作人才中评审出50个重点资助创作人才,资助创作的作品进行展览;第三个层次是对50个重点资助创作人才的作品进行评审,择优征集收藏,按公益性原则支付费用。45岁以上的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可以通过“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得到支持。
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要避免与市场机制相冲突
艺术的传播交流推广,是艺术作品实现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主要途径。没有艺术的传播交流推广,其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无从实现,艺术创作也就丧失了社会意义。
随着电视、广播、互联网的普及,民众的艺术消费日益分流、转移和多样性。以演出、展览为主要方式的传统艺术,在异时共享、异地共享、面对面的艺术传播交流推广中,显得更为困难。同时这也是过去艺术工作上相对薄弱的领域,总体看,一大批优秀剧(节)目资源和艺术品馆藏资源,演的不够、展的不够,社会共享不足,尚有很大的发挥的空间。
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旨在盘活、整合、推动优质艺术资源在更大范围的深度共享,推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民众、艺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应做到两个避免:一是避免与市场机制相冲突。凡能通过市场顺利实现的,不应作为基金的资助项目;二是避免单纯追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进京、出国演出和展览。
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要突出公益性,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形成。要尊重传播交流推广的规律,鼓励项目创新,发掘和拓展多样化的传播交流推广渠道、载体、内容和方式、方法,鼓励跨区域、跨领域合作和多种艺术内容的综合利用。
2014年度,将资助40个左右优秀舞台艺术项目和40个左右优秀艺术展览项目在国内的传播交流推广,资助10项左右体现国家艺术水准、讲好“中国故事”的“走出去”项目,在国外的传播、交流与推广;资助体现导向性、示范性的全国性、区域性综合艺术活动;资助一批特色鲜明、创意新颖、小型多样的传播、交流与推广项目。
从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的活动组织方式看,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因而基金不接受个人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面向设立三年以上的各种所有制机构或单位,采取匹配资助方式,资助额度占项目总投入的30%。
人才是艺术事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关键
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面向设立三年以上的各种所有制机构或单位,重点资助特殊的、急需的、紧缺的青年艺术人才和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
指南中设定了23个2014年度人才培养推荐项目,供申报主体在申报时参考。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不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学历教育,也与社会上的高收费艺术培训相区别。
艺术基金的人才培养项目应重在艺术实践和经验传授、重在创新能力、艺术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和拓展,体现高层次、灵活性、多样化的特点。培训时间一般以半年为期,不少于一个月。经评审确定为承担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的艺术机构和单位,应从促进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具有全局的眼光和胸怀,站在全国的高度办培训,不能仅仅着眼于局部利益,办成本部门、本单位的人才培训。人才培训项目的相关费用,包括教师讲课费,学员食宿费、艺术实践费等费用,由基金资助,原则上不得向学员另行收取。
23个人才培养推荐项目中,有的项目又包含很多子项目。如“戏曲表演人才培训”项目,既可以是梅、尚、程、荀等京剧流派人才的培训,也可以是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戏剧种的表演人才培训。
像“音乐创作(作曲、合唱指挥)人才培训”、“曲艺人才培训”、“京胡等地方戏曲主奏人才培训”、“艺术经营管理(负责人、制作人、出品人、舞台总监、策展人等)人才培训”、“美术创作人才培训”、“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培训”、“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艺术人才培训”等项目,都可举办分门别类的培训班。
关于“经典保留剧目青年人才培训”项目,指的是像话剧《茶馆》、京剧《杨门女将》、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这样的优秀保留剧目。北京人艺的《茶馆》,自于是之等第一代话剧表演艺术家于1958年3月首演以来,迄今已经是第三代演员演出此剧了。京剧《杨门女将》改编自扬剧《百岁挂帅》,首演于1959年,从杨秋玲到刁丽、董园园,再到新生代郭凡嘉,也已是三代传承了,《红色娘子军》和《洪湖赤卫队》也不例外。
文化部董伟副部长曾说过:“舞台艺术的生命在于演出。”真正的经典舞台剧,或者说保留剧目,都将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检验,都是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薪火相传的演出过程中才得以传承,最终积累成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财富。“经典剧目青年人才培训”就是通过资助青年人才的培训,将经典剧目一代代传承下去,在艺术传承过程中培养人才,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