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刘勃舒观看赵奇展览
著名理论家张晓凌、邵大箴、薛永年、刘曦林、王宏建等著名理论家参与研讨会
展览现场
赵奇个人照片
“这片地呀——赵奇绘画展”于2014年3月5日——13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个人画展。包括圆厅、6号厅、7号厅、8号厅、9号厅共五个展厅。
本次展览没有举办开幕式,这与以往在中国美术馆的一些展览盛大的开幕式相比显得非常“另类”,但却得到了参加研讨会的各位理论家和嘉宾们的一致赞同,让大家觉得非常好,为中国美术馆未来的展览也不搞开幕式起了一个好头。
1987年《重逢》196×148cm1989年 赵奇
赵奇是中国美术界影响较大的一位画家,从他1980年代成名作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的《可爱的中国》算起,至1999年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的《父亲的胡琴》,他的作品先后获得了全国性的美术奖项20多次。1996年,被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工程委员评为全国美术界唯一的“世纪之星”。这个时期的作品,首先引起注意的是连环画《可爱的中国》、《啊·长城》和《靖宇不死》,这几件作品,被人称为是史诗性的创作,赵奇注意的是文字和绘画的结合,这实际上是一反连环画所遵循的画情节、画故事的传统,赵奇以更宏大的视角,采用诗性和音乐般的语言,自己编文自己绘画,突出了抒情性和象征性,使作品呈现着一种全新的现代感。中国画《重逢》,是1989年的作品,它一出现即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这是表现一对“知青”相恋,而后,男青年回城,过了些年月又重回旧地,看望仍在插队劳动的“旧友”,画得情真意切,有人评论这件作品“足抵一部小说的份量”。《生民——1885·旧金山·黄遵宪与华工》更是赵奇获得普遍声誉的作品。这件作品在参加展览的同时,王朝闻、王琦等画界前辈就直接说出:“这件作品与蒋兆和的《流民图》相比毫不逊色”。进入2000年以后,虽然赵奇仍然坚持着自己对艺术的态度,但是他的作品同以前还是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他创作的多是系列性的作品,即在一个主题上,反复变换着视点,比如《马哟,你慢些走》,这是非常矛盾、非常复杂的主题:一方面,人类对家园的依恋,一方面又在不断漂泊,又在抛弃着家园。这其中的巨大无奈,正是今天现实生活面临的问题。《人群》系列,可以说是将绘画语言发挥到了极致,我们见不到任何叙述的情节,时间只是背景。可是,苦涩沧桑,面对着痛苦,面对着黑暗,像砖石一样的人,像泥土一样的人,突兀地站在你的眼前。我们似乎又知道了一切:那是父亲,那是生生不息的我们。画家充分发挥画面的力量,是其它的语言无法代替的。还有《我路过的地方》,它看着亲切,却是遥远,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无论是题材和形式,是从来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之中的。土地系列,是赵奇近年非常钟情的题材,画面表现的就是在地里干活的农民,不同的人物,不同的造型在土地上会生成完全不同的内容,在看似一样的画面上,画家思考着生活更本质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为什么需要劳动?我们可以改变什么吗?我们是重复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