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比利时的坤•凡麦西尔林(Koen Vanmechelen),十年来专注于一件事情:鸡种杂交。从一只比利时鸡和法国鸡开始,他把各个国家的鸡找出来,让他们交配,现他已成功孕育出第14代鸡种Silkie,包含了来自14个国家的基因(包括比利时、法国、德国、泰国、俄罗斯、美国、英国、荷兰、巴西、土耳其、意大利、古巴和墨西哥)。这像是生物学家的物种试验,但他确实个地道的艺术家。世博会期间,他带着“世界鸡繁殖计划”来到了上海,这是他在中国的首个个展。
这事儿听上去有点疯狂,但在上海证大艺术超市的展览现场,当大家看到这些鸡时,露出了如孩童般惊喜的神情,无论男女老幼、没有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这种最质朴的表达打动了每个人。
为什么会是鸡,而不是其他什么?“因为鸡是最早被驯养的家禽,也是全世界最普遍的,且我们的食物来源90%来自于鸡。我五岁时发现,鸡是种很可爱的动物,但为什么要被囚禁?”凡麦西尔林说。
通过这个繁殖计划,凡麦西尔林把生物的进化与艺术的灵性世界打通了。他去选择鸡,在一群白色鸡中选择那只不同的黑色,这只独特的黑鸡在他眼中散发出艺术家的气质,就如同那只特立独行的猪于王小波的意义。这个可爱的比利时人期待着每次杂交的产物,因为那是不可期的,超越你的认知和想象,并且完全是不可控制的。
李小镜用影像来表现这种杂交,那些人兽影像冲击着我们的想象力,也让我们对自身有了新的察觉。我们从那一张张动物化了的人脸,或说是人性化了的兽面上读出人与兽之间的共通之处,人性与兽性之间的微妙界限。《阿凡达》的在全球的大热,更是将物种杂交的想象做了世界化的推广,艺术界的最新段子是:阿凡达的造型是否抄袭了李小镜。 而凡麦西尔林做得更直接,直接让鸡去生产,让鸡出创造。
“在比利时的历史中,不断有其他国家的侵略、占领,造成了文化的多样性,所以我们的视野更宽广些,是全球性的、而不仅仅关注脚下的土地。”凡麦西尔林告诉记者。
“世界鸡繁殖计划”有着多元的学术背景:生物学、遗传学、进化论。凡麦西尔林说,这个计划强调物种的多样性和平衡,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价值。他用绘画、摄影、装置等艺术手段去展示这个计划,并用艺术的分析来回应关于人性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生命?”、“我们作为一个物种、作为一个个体的身份究竟是什么?”。
这个生物体的交配实验更像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种隐喻。5月19日,凡麦西尔林带来到世博会比利时展馆做讲演。他觉得,此时的上海,在开放的情境下与各国的文化融合,会产生新的美妙的东西。“就像是被环境受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发生联系,城市要在多变的环境中寻求平衡,交流的结果是非常珍贵的。”
在凡麦西尔林的体系中,平衡是至关重要的:自然与文化的平衡、物种与人类的平衡。而物种的杂交恰是保持生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证大艺术超超市展览的现场,一只金鸡蛋闪闪夺目,“人人都想得到一只金鸡蛋,不是吗?” 凡麦西尔林打趣道。在他看来,鸡蛋是生命的象征、一个完美的暗喻:所有生命体形成的最初模样。
凡麦西尔林是个有趣的人。他出身在一个艺术世家,但21岁的时候,他却去做了一名厨子。不是普通的厨子,是在二星级比利时的高档餐厅做法国菜。他做菜犹如艺术创作,喜欢创造新的菜式,他的天赋惊人,创造了很多经典菜式和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