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汕尾市摄影家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以 “团结拼搏、守正创新” 为引领,紧扣时代脉搏,将摄影艺术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从搭建交流平台到提升创作实力,从记录民生百态到服务发展大局,协会以影像为媒,用镜头画面聚焦新时代汕尾的新变化和新面貌,默默讲述着山海湖城振兴故事。
光影家园的诞生
汕尾摄影力量的成长之路充满艰辛与坚持。2021年7月,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资金支持和汕尾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关心下,协会终于在夏楼美村租下固定办公场所。三十年来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家”,摄影家们终于结束背着器材四处奔波的岁月。这间朴素的民房,很快成为全市摄影人的创作驿站和精神家园。有了场地好办事,近年来,协会邀请李洁军、唐卫东、蔡焕松、谢琳等10多位摄影名家到汕尾开设专题讲座。两年一次与佳能公司合作举办相机体验活动,并由佳能中国大篷车多位讲师作专题摄影讲座。通过理论学习和交流,提高了全体会员的理论素养和创作水平。

会员创作实力提升的同时,组织建设也结出硕果。协会目前拥有市级会员163人,省级会员83人,国家级会员7人,形成坚实的人才梯队。温建维获得首届汕尾市文艺奖金奖,陈翔夫摘得第二届金奖,多位会员出版个人摄影专集、并在报刊杂志及新媒体上发表摄影作品。近期,协会分批持续推出陈翔夫、罗方典、陈智钥等摄影家的个人网络专题作品展览,反响特别热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作品,标志着汕尾本土摄影力量正从记录者成长为艺术表达的引领者。
艺术表达引领带动地方文化名片打造。在广东省摄影家协会2020年度“广东摄影目的地”申报工作中,协会全力协助陆河县准备材料并安排考察事宜,最终助力该县成功获此称号,为汕尾增添重要的摄影文化地标。
镜头书写城市变迁
摄影家们的镜头成为见证城市发展的特殊眼睛。近年来,协会先后举办十余场主题摄影赛事。“文明汕尾,善美之城”捕捉城市精神风貌,“绿美汕尾,生态之城”记录绿色发展实践,“奋进红草,美丽乡村”聚焦乡村振兴进程。这些赛事名称串联起来,就是一部鲜活的汕尾发展影像志。
2022年,协会推动一项惠及摄影人的务实举措。通过与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合作,全市9个A级以上旅游景区向市级以上会员免费开放。这项政策既为创作提供便利,也通过镜头向外展示汕尾丰富的文旅资源。

每年元旦春节,会员们都会深入陆河、红海湾等地的乡村院落。他们为百姓拍摄全家福,记录普通家庭的生活变迁。当镜头转向“税月光影”摄影大赛,现代化治理进程被定格;当“海岛风情”赛事启动,海洋经济潜力得以展现。这些影像已超越艺术范畴,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赛事征集的获奖作品结集出版后,化身汕尾最生动的视觉名片。
并不囿于本地,协会还与梅州市摄影家协会缔结为“友好摄影协会”,并成功举办两市摄影联展。这不仅搭建起跨区域交流桥梁,更让外界透过镜头感知汕尾独特的人文魅力。
聚焦百千万工程的影像力量
在服务重大战略的实践中,摄影展现出独特价值。协会组织会员深入“百千万工程”帮扶点创作,用镜头见证乡村蜕变。7名会员的11件作品入选《“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广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摄影展》,以影像留存乡村振兴时代记忆。

同时,协会协助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广东省乡村摄影协会开展“美丽乡村”摄影大赛;协助汕尾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摄影家协会联合开展聚焦汕尾·梅州·河源举办“百千万工程”摄影展览。“摄影+乡村振兴” 的生动画卷,在缤纷多样的赛事展览间徐徐展开。
摄影家们的镜头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聚焦“百千万工程”,用快门定格振兴之路。这些饱含深情的影像,既记录着当下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昭示着可期的未来。当艺术创作与时代命题同频共振,每一次快门按下的瞬间,镜头便拥有了推动振兴的力量。
撰文:黄镜群